4)第一百二十九章:老十三胤祥代管文华殿_成了八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或有以此等事情告发,不即受理捕治,致生厉害治安,实非浅鲜。

  本条罪仅四等徒刑而止,未免轻纵,似应酌量加重。”

  但那时候的大清皇室,对以上修正案意见,全部没有采纳。

  传统法律,固然给予了官吏,以各种等级特权和特别保护,但同时意味着,比凡人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惩处,就此意义而言,传统法律下,官员的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是相对公平的。

  草案按照近代法律精神,剥夺了官员的各种等级特权和特别保护,同时也放松了对他们的要求,单就法理而言,这是在一个新的意义上的平等和公平,未尝没有道理。

  但揆诸华夏历史与大清如今的现实来看,胤祥看到大清行政运作,从来就和西方有着极大的差异,如朝廷始终是大清社会的核心,官员的权力很大,而事实上很少受到行政法规的约束,如果再不在刑法上,就他们的犯罪行为规定较为严厉的惩处,完全有可能对大清、社会和百姓个人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而且纵观近千年来华夏官员的管理,官员的各种特权和特别保护事实上仍然存在,但比百姓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惩处,却因法律的取消而取消,形成了一种新的权利和义务的不平等和不公平。

  要求普通老百姓个个须有“火眼金睛”,那百姓纳税“供养朝廷”又有何用?这是胤祥最不愿到的。

  所以,《大清律例》中对官吏犯罪的规定是有价值的,它能有效的防止因官员渎职而产生的危害超出百姓可以承受的范围。

  关于贪污贿赂的犯罪,国外发达国家的确很少用死刑来惩处,因为它被视为经济犯罪而性质不是特别严重。

  但对于大清来说,由于各种原因,官员的此类犯罪很多,对社会的影响很大,从来都是普通百姓最恨之入骨的,不予以严惩就无法保证最起码的社会秩序。

  现在的《大清律》里对于此类犯罪,还没有很完善的定罪和定罚。

  等到大清制度健全,此类犯罪现象减少,自可以与世界接轨,但在目前还不行,对此,胤祥觉得很有必要让建极殿尽快完善对官员的法律约束。

  接下来,便是关于债务等法律的完善。

  在大清,或者说更久远的朝代,每年因为债务问题,还不上导致被打死的百姓,可真的不要太多。

  中世纪的欧洲,为了维护军队和领主家臣的利用价值,债务人监禁和对债务人身体的处罚办法受到了限制。

  但是在封建制度处于低潮时,债务人监禁制度由于得到教会的支持和赞美,又很快得到了复苏。

  本来,在摩西的法中存在着保护债务人的庇护制度,并且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异教,最终在基督教中走向普及。

  但在在公元5世纪,这一庇护制度受到罗马法的改造,逐渐走上了拥护债务人监禁和处罚的道路。

  如535年发布的新敕法第17号规定,发放债务人的庇护状有两个限制,一是债务人要到法庭接受审判,二是要等到该判决执行完毕。

  结果,教会成了债务人审判和债务人监禁的协助者。

  教会把负债和支付不能的行为看成是罪恶深重的行为,对于支付不能的债务者,一般都要予以开除教籍的处罚。

  当债务人死亡时的财产不足与清偿债务时,则不能给予该债务人以基督教徒式的埋葬。

  在一部分地区,神父如果赦免了死去的债务人,该神父就要代为承担该债务人的债务责任。

  债务人逃避监禁的,在抓到后要被强制穿上印有记号的服装。

  胤祥自然不会去学欧洲那样,那简直就是让大清倒退几百年。

  具体应该怎样,胤祥觉得他自己还需要深思熟虑。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