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章 要塞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我的想象里,都伯林应该是一座古朴、低调,处处洋溢田园气息的海港城市,有着独一无二的美丽。.如今看来,它确实独特,但跟我的想象相去甚远。它有着历经磨难的坚强,重获新生,改头换面,仿佛从一个勤劳的庄稼汉变成了手持刀剑、杀气腾腾的武士。”

  站在俯瞰城市的高台上,德国皇储小威廉用他那缺乏天赋的辞藻形容着浴火重生的爱尔兰古都。眼下新都利默里克还处于扩建初期,生活条件尚不完善,但都柏林的居民大多已经迁去了利默里克,只留下一些不愿离开故土的遗民以及投入到建设大军的青壮劳动力。

  “这是个很形象的比喻。”

  夏树的回答并不违心,因为都柏林确实正在发生世所罕见的变化,从一座经济型的城市转变成庞大的军事要塞。其实早在爱尔兰和英国刚刚结束战争状态的时候,爱尔兰王国议会的一些激进议员就提出将整个爱尔兰东海岸要塞化,以对抗英国未来可能采取的军事入侵行动,另一些议员的意见与之截然相反,他们认为修筑在爱尔兰东海岸的任何军事设施都容易遭到英军的突袭,宜借定都利默里克的机会,将爱尔兰的工业、造船业以及所有人口稠密的城市都迁往西部或南部,从而弱化东海岸的军事和经济地位,今后若遭英国侵略,就让他们的士兵先在爱尔兰东部登陆,再遣精兵猛将把他们统统赶下海去。

  在战略布局的问题上,夏树自有见解,而正如提尔皮茨给他的忠告所说的那样,要塞不宜多建,也不能不建。经过反复权衡讨论,爱尔兰议会最终批准了夏树的提议——在都柏林和威克斯福德修建两大海防要塞。这样一来,既可以对爱尔兰东海岸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又能够挟制英国在爱尔兰海的军事力量。等到将来收回贝尔法斯特,爱尔兰海的南北出入口皆处于爱尔兰的监视威慑之下,由此可对英国形成战略制衡。

  都柏林,这个曾经容纳了万市民的大都会,在战争期间两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分之七十以上的建筑不复存在,而在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以来,除了战争时期的仓促改造,它从未被赋予任何军事职能,这里所有的堡垒工事都是古时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要塞化的工作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然而跟传统的海防要塞不同,爱尔兰人没有耗费巨资在都伯林或者威克斯福德修建起巨大、铜墙铁壁式的炮垒。夏树亲定的工程规划只需投入一万五千名劳动力,两年工期的总预算资金折合3000万德国马克,成本比同等规模的任何一座大型要塞都更低廉。

  经过个多月的施工,庞大的要塞体系已经初现雏形。它的一线防御由严密的警戒塔、反潜网闸以及连串的沿海炮台构成。值得一提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