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 血色权杖 上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皇储时,在访问日本的过程中遭到仇俄分子的刺杀,险些丧命,这些痛苦的记忆使得尼古拉二世有意避免在公众场合露面,在郊区的皇室领地居住多过于市内的皇宫。眼下圣彼得堡局势不稳,革命者四处活动,尼古拉二世戒心甚重也就不足为奇了。

  礼节性地跟俄罗斯官员们相互问候,夏树便挽着夏洛特下了船,继而登上了俄方安排的汽车离开码头。车队一路驶过戒备森严的街道,到处冷冷清清,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监狱。

  在离码头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车队驶入一扇大门,戎装佩剑的尼古拉二世正在高墙之内等候贵宾的到来。让夏树有些意外的是,以暴虐、自大而又昏庸、软弱著称的沙皇,这时候竟是一副令人意外的姿态,他热情友好地与之拥抱,并且很是恭谦地解释说:“真是非常抱歉,尊贵的约阿希姆陛下,因身体不便未能前往港口迎接,有失礼节,恳请得到陛下的谅解。”

  在这位暴君的眼睛里,夏树看到了大量的血丝,以及眼神中所透露出的焦虑不安。在从赫尔辛基启程之前,夏树就从瓦伊诺一世的官员们那里得到有关俄国政局的最新消息——圣彼得堡再次爆发了大规模罢工和示威游行,参与罢工游行的民众据说达到了20多万,各种企业、商店、餐厅、咖啡馆都停止工作,整个俄国首都趋于瘫痪,据闻尼古拉二世下令对圣彼得堡的罢工运动采取特别手段,军队连夜突袭布尔什维克在圣彼得堡的委员会,逮捕了一批布尔什维克组织者,并控制了火车站和港口,封锁了交通要道,阻止游行者靠近皇宫,但这非但没有平息罢工游行,反而加剧了工人和市民的抵触情绪,而且在布尔什维克组织的长期渗透影响下,军队中已有大批士兵站在了工人一边,甚至成了革命的坚定支持者。人民的怨愤已经到了极限,在这样的政治形势下,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一触即发,苟延残喘的沙皇政权随时可能轰然倒下。

  当俄国陷入困境之时,率先伸出橄榄枝的反而是战争中的对手。近两年来,在德国皇室或政府的担保下,德国银行家向俄国提供了好几笔大额贷款,用以帮助俄国政府解决日益恶化的金融和社会问题,德国构筑的小毛奇防线实际上也替俄国阻挡了不少试图经由德国及其控制地区进入俄国的革命者。以列宁为代表的革命主义者迄今滞留瑞士,就或多或少与此有关。

  可能是碍于面子,或执意维护沙俄的大国尊严,尼古拉二世并不怎么领这位远房表亲的情,他拒绝加入德国领导的同盟国阵营,尽管这将给俄国政府带来更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而在战争结束之后,他从未造访德国,也没有向威廉二世发出过访问邀请,而是宁愿向英国和美国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