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3章 阜姆与威尼斯 上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订购事项之所以一拖再拖,并不是因为奥匈海军对爱尔兰的设计方案有所不满,而是因为奥匈帝国内部的反对声音——当时有来自政府官员的反对,有来自民间人士的抗议,最后还招来了德国政府的横插一杠。区区1600万马克的造舰订单尚且闹得沸沸扬扬,更别说金额更大、影响力更广的事务了。

  夏树知道,年轻气盛的卡尔一世有让国家重回强国之列的勃勃雄心,怎奈如今的奥匈帝国依然是华尔兹和美酒的时代,人们沉醉于享受,社会运转的节奏就如同迟暮的老者,懈怠拖沓的官僚作风充斥在帝国的各级政府部门,复杂的社会结构和民族情绪使得帝国治下的五千多万国民如同一盘散沙,地缘和地域因素更是人力难以改变的。例如阜姆港,它是奥匈帝国最大的海港和造船业中心,联合力量级无畏舰中的“圣伊斯特万”号在此建造,其工期居然较在普拉造船厂建造的另外三艘多出一年。事实上,阜姆港是匈牙利王国的直辖领地,归属匈牙利政府管理,而这里的居民又以意大利人为主,不少人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国家的忠诚度和工作热情可想而知,类似的复杂情况在奥匈帝国的各个领域屡见不鲜。

  难怪会有人说,德国的名人,俾斯麦,克劳塞维茨,布吕歇尔,毛奇,个个都是穿军装的,名将如云;奥地利的名人,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个个都是文质彬彬,风度娴雅。德国不是没有卡拉扬这样的艺术家,奥地利不是没有欧根亲王这样的悍将,但是他们的光辉就像星星一样,被身旁篝火般的热焰所掩盖……

  跟较为乐观的经济形势相比,奥匈帝国的社会改革和军事建设却步履蹒跚、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旧贵族势力的阻挠和历史遗留的难题使得卡尔一世时常面对着有心无力的局面。奥匈军队在战场上的拙劣表现使得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推行军事改革的必要性,卡尔一世和开明将领们希望用现代化的兵役制度取代陈旧落伍的多轨制度,将原先的帝国国防军、王家地方防卫军、地方防卫军这三类部队整合为奥匈帝国联合防卫军,但奥地利政府和匈牙利政府意见不一,帝国议会为此争吵不休,迄今为止也只是试验性地组建了两个新式步兵团,测试的效果尚可,可是大规模的推广依然受到军队兵员民族多、语言杂、文化素质低等不利因素的制约,前进一片混沌。相较而言,奥匈帝国海军的事务就要单纯一些,因为制约它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在于政府投入。大战期间,发生在北海和挪威海的几场大海战给奥匈帝国的海军将领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联合力量级远不足以同英德两国的无畏舰乃至超无畏舰相抗衡。要缩小与世界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