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章 代理人战争 下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纯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

  加入巴拉圭军队的“信天翁”战斗机,采用了跟德国原版截然不同的涂装——用巴拉圭国旗上的蓝、白、红主‘色’把凶悍的猎鹰变成了‘花’哨了斑鸠,但这无碍于它们在缓慢笨拙的大型轰炸机面前展现‘精’湛的攻击技巧。..那些由美国人训练出来的玻利维亚飞行员,能够‘操’纵意大利人制造的大家伙起飞、降落就已经很不错了,执行轰炸任务还是大姑娘进‘洞’房,懵懵懂懂头一遭,哪里有应付战斗机的经验?两架“信天翁”隔着老远,轰炸机上的‘射’手们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射’击,平白地‘浪’费了弹。

  一看对手的‘射’击如此不靠谱,驾驶“信天翁”战斗机的两名德国老鸟顿时轻松起来。35岁的赫尔曼-戈林上尉是德国利希特费尔德高级军校和卡尔斯鲁厄空军士官校的双料高材生,大战期间就已立下过赫赫战功,战后继续在大名鼎鼎的第2战斗机联队服役,在‘波’斯湾呆了年,在高加呆了两年,之后回到空军士官校担任飞行教官,以出‘色’的飞行技巧而著称。27岁的赫尔穆特-格贝尔少尉同样出自于卡尔斯鲁厄空军士官校,拥有上千个小时的飞行时间,驾驶过德国空军现役的所有侦察和战斗机型,去过‘波’斯湾,还曾在爱尔兰空军进行了过四个月的军官‘交’流,拥有很强的技战术能力。

  戈林上尉右手拿起麦克风式的小型话筒:“游骑兵战术……攻击目标!”片刻过后,耳机里响起带有杂音但内容清晰无误的声音:“收到指令,游骑兵战术!”在这个战斗机普遍没有无线电设备的年代,德国人依仗世界一流的电气化技术水平以及强大的军事创新能力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即便是1914年前后定型投产的信天翁-d,也在驾驶舱后部装载了一部小功率的无线电收发装置,可供飞行员跟数十公里外的地面指挥部或十几公里外的僚机,而所有加载无线电的飞机都有一个很明显的外观特征——机身上兀然突起的无线电天线!只见两架“信天翁”灵巧地摇摆机翼,彼此拉开距离,一架直奔编队飞行的架卡普罗尼而去,一架绕到它们后上方。卡普罗尼ca-32/33的标准配置是4名乘员,2人负责驾驶,2人各自‘操’纵位于机鼻和机背的机枪——其原版武器是菲亚特-勒沃利制造的轻机枪,美国空军采购的卡普罗尼则换装了有着硕大套筒散热器的刘易斯轻机枪,后者的‘性’能更为优越,但是弹盘供弹仍存在持续‘射’击能力不足的缺点,而德军在20年代中期已全面换装了可采用弹鼓和弹链两种供弹方式的mg-18/21型机枪,空战时对老一代的航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