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4章 战祸再起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年初一,给大家鞠躬拜年了!

  1933年春夏之际,在各国大小报刊上出现次数最多的名字,既不是欧洲的某位君主政要,也不是美洲的某个强人巨贾,而是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小人物,英国皇家空军少尉博内克-巴特兰德。这位英**官之所以在一夜之间成为举世瞩目的人物,并非因为他的个人成就或是善举,而是因为他驾驶的战斗机被击落在了波斯东部,并且很不幸地被土耳其军队所擒获。同盟国以此大做文章,抨击英国政府公然违反1915年签署的停战协定以及在1927年做出的书面承诺。

  在巴特兰德口供公之于众之前,英**方曾积极辩解称,巴特兰德少尉的战斗机系从英属印度西北边陲的空军基地起飞执行常规训练任务,可能是因飞行罗盘发生故障误入波斯领空,之后被同盟国空军击落。这样的解释看起来能够站住脚,但随着德国对外公布巴特兰德少尉口供内容,国际舆论就对英国非常不利了——巴特兰德少尉不但在这份口供中承认自己是受英**方派遣帮助波斯军队作战,还同时供述称,目前波斯境内至少有六十名美英飞行员和数以百计的技术人员,英**方一直以来都允许波斯武装越境进入英属印度休整,并且向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以加特兰德少尉口供为证据,德国政府于1933年4月16日向英国政府递交外交照会,要求英国政府在48小时内从波斯地区撤走所有非法入境人员,停止对该地区一切**势力的经济和军事援助,驱逐有组织滞留在英属印度境内的武装人员,并再次要求英国完全封闭英属印度与波斯地区的陆上通道。

  外交照会的内容通常是不对外公开的,但在德国外交官员向英国首相递交外交照会后不久,伦敦的权贵人士便得知了这份照会的主要内容,当天发行的泰晤士晚报亦刊载了德国对英提交照会的消息,以揣测性的语言透露了德国提出的种种要求,英国各阶层对此普遍持悲观态度,他们认为无论英国如何答复,都很难化解英德两国乃至两大阵营之间日积月累的矛盾,一场新的大战或将以此为导火索进入倒计时。

  英国卷入波斯战局,执政的鲍德温内阁及军方现任首脑必然要担负相应责任,在英国舆论一片批评指责的声潮中,原本就饱受外界质疑的鲍德温首相做出了最后的努力:他一面辩称英国对波斯的援助是出于人道主义目的,流入波斯地区的武器是军火商人的逐利之举,英国政府不应为此受到过多苛责,一面暗示英属印度的高级军事官员以在边境地区监管不力为由引咎辞职。

  48小时的限定时间内,英国政府给出了答复,宣称他们已经遵照1915年协定和19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