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9章 碾压防线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年,当世界大战的阴云再一次笼罩文明社会时,热爱和平之人莫不痛彻心扉,渴求安定之辈无不焦虑万分,还有无数的人不得不含泪送别自己的亲人,祈祷他们能够从战场上平安归来。许许多多不甘平凡的青年、心怀壮志的军官还有那些寄望于通过战争大发横财的人,却因为战争的降临而感到心潮澎湃。

  一切早有预兆,列强国家已经为这场战争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从年代中后期到年代初期,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使民众的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军队的规模却在扩大,最好的技术成果往往率先运用在军事领域,新装备层出不穷,服役于各国空军的作战飞机数量竟超过了民用飞行器,各国投入海军建设的资金足够将现有商船队的规模扩大两倍以上,各**用车辆不论类型、数量、性能都甚过民用汽车,德国的“条顿骑士”重型战车、英国的“维克斯kii”轻型战车、美国的“游骑兵”中型战车以及爱尔兰的“重装骑兵”半履带装甲车便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军用车辆。

  此外还有一些“默默无闻”的战斗车辆,普通人或许连名字都没有听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无足轻重,英国的“基钦纳”步兵战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这种战斗全重接近吨的战车于年定型生产,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英国本土、加拿大以及美国的供应商总共为英联邦军队制造了4多辆,但它们却极少在公众视野中亮相,英国官方从未正式公布过它们的技术资料,将领们私下里称之为“吨战车”,声称它们跟爱尔兰“凯尔特战士”处于同一档次。事实上,一辆标准型“基钦纳”的炮塔正面装甲毫米,加上毫米厚的弧形炮盾,在这个时代基本属于无敌的存在;车体装甲因型号不同大致分为两类:装备。毫米短管榴弹炮的支援型采用毫米均质装甲钢板,不装备短管榴弹炮的突击战车采用毫米均质装甲。

  无论哪种型号,联军装备的毫米战防炮都无法撼动其正面。

  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在北威尔士的科恩半岛,爱尔兰军队的“凯尔特战士”和英**队的“基钦纳”便有了第一次正面对话。一队支援防线的“凯尔特战士”散列在麦田中,对掩护步兵发动进攻的“基钦纳”进行狙击。若是使用普通穿甲弹,“凯尔特战士”的战车炮十发大概只有三四发能够贯穿目标装甲,好在爱尔兰军方一贯奉行精兵策略,而且对英军的武器装备研究颇深,登陆科恩半岛的“凯尔特战士”每辆配备4发碳化钨钢芯穿甲弹、发被帽穿甲弹、发榴弹、发照明弹。只要距离不超过4米,它们的碳化钨钢芯穿甲弹只要取得命中,就有至少成的几率击穿“基钦纳”的厚皮硬甲。

  在联军最先发动两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