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0章 中途式绝杀 下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海平面3000多米的高度,来自“施瓦本”号、“约阿希姆一世”号、“埃马努埃莱三世”号的24架ju17编组成为一个壮观的雁形梯队。因为要对付的是敌方航母,这些雷霆重锤挂载的是一枚250公斤重的高爆穿甲弹和两枚50公斤的高爆弹,而非最常见的500公斤穿甲弹,较轻的载荷意味着飞行速度更快,空中机动更灵活,攻击命中率和战场生存率相应提升。

  来自“施瓦本”号的卡尔莱特少校担任这群俯冲轰炸机的战场指挥官,他驾驶着编号sw31的ju17占据“雁头”位置。飞行途中,少校打开高频加密无线电通话器,向随行的轰炸机飞行员们做战前动员:“诸位,我们预计15分钟后抵达轰炸区域,而空中的战斗很可能在这之前展开,请大家保持队形,依靠团队合作对付随时可能到来的威胁,一旦抵达敌舰队上空,即按预定方案展开攻击。最后,愿好运与我们同在”

  卡尔莱特少校讲完这番话后不久,在最前方领航并警戒的战斗机小队便在云层之间发现了迎面飞来的敌方战机,随即向全体发出遇敌警报。考虑到敌舰队有较强的空防能力,为第一波攻击机群护航的he25和50t多达32架,占到了出击战机的近半数。眼见前方拦截的敌方战斗机约有一个中队规模,德国海军王牌飞行员、来自“施瓦本”号的洛梅德斯少校率领15架he25迎了上去,余下8架he25和8架50t继续在4000至4500米高度保持警戒。

  刚一开始,洛梅德斯少校跟他的前哨飞行员一样,认为前来迎击的敌方战机是英制“海鹰”和美制“猎犬”混编,后者是跟ir2930处于一个档次的双翼战斗机,正面交锋应付起来比较容易,前者的总体性能跟he25旗鼓相当,所以要难对付一些,但这对信心满满的德国海军王牌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可是经过第一轮交手,他猛然意识到这些“海鹰”跟以往交手过的有所不同,它们速度更快,火力更强,而且机身前半段的布局似有异样。

  洛梅德斯哪里知道,这些“鹰隼”是几个星期前刚刚运抵大西洋前线的美军新战机,它们以英制“海鹰”为基础,采用了推力更大的普惠“黄蜂”发动机并装有二级涡轮增压器,无武装的试验型最高时速较“海鹰”提高了18,而美国人正好嫌“海鹰”原型的武备不够强大,便以德制福克g51的火力标准装配他们的新战机。就这样,最终定型的“鹰隼”除了机动性稍有不及,各项性能均超越“海鹰”,面对德国海军的主力舰载机he25有明显的技术优势,甚至能够跟陆基型号的福克g51正面抗衡,但也正因为这些复杂的改动,承接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