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37章铁底湾 下_万岁约阿希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素质有高有低,难保不会有人在战斗形势最为险恶的时刻因胆怯或保守而失了战斗位置——在这一方面,以德国海军为绝对主力的同盟国第1分遣舰队无疑占据了显著优势。

  权衡利弊,斯塔克迅速做出决断,主力编队保持航速航向不变,以分队集中火力的方式对左舷方向的敌方舰队展开远程攻击,右翼分队连同杰克逊维尔分队留下少数警戒舰艇,其余系悉数投入对敌方前哨战队的攻击!

  于是,在两支主力舰队相隔29400码,约合27000米的态势下,美国主力舰先于对手开火。隆隆炮声响彻海面,压抑的紧张情绪似乎在这一瞬间被彻底释放出来。尽管第一次圣米格尔岛海战的经验表明舰队炮战的有效射程已放大到了三万米左右,但那场海战发生在视线良好的白昼,双方的观瞄测距均是以光学仪器为主、雷达设备为辅,而眼下的环境截然不同,即便是最精密的光学设备也无法对一万五千米之外的目标进行准确测距定位,火控雷达的理论作用范围虽然可以达到三万米以上,但距离越远,射控精度呈几何级数的下降。

  斯塔克很清楚这一点,而他的对手吕特晏斯同样深谙此道,前者抢先开火既是为了振奋军心,也是在试探对手,然而美国主力舰的交替射击各打了七八轮,双方主力阵列的距离缩小到了两万四千米左右,对面的同盟国舰队却保持着诡异的沉默,这甚至让一些美军官兵怀疑起己方装备:难道雷达探测到的舰队是敌人利用某种技术制造的假象?

  随后,美国舰队的左翼分队用一次勇敢的战斗侦察否定了这种无端的质疑——同盟国的数艘超大型战舰连同护阵的轻舰艇群保持着严密而齐整的战斗编队,而且,没有发现任何敌舰有中弹的迹象!

  另外一边,苦苦支撑战局的美方先遣分队再遭打击,其分队旗舰、新锐重巡洋舰“德克萨斯”号受到对手的集中攻击,舰体中弹起火,指挥官艾格蒙斯-凯特少将重伤。趁此良机,同盟国的前哨战队连续实施高速机动,将双方距离拉近到了一万两千米,接下来几轮猛烈炮火的命中率有了明显提升,若不是斯塔克调来的右翼分队和杰克逊维尔分队及时加入战斗,这支重任在肩的先遣分队恐有覆灭的危险。

  不知不觉间,前哨之战的进行已近一个小时,双方主力舰艇的终极对决也渐渐升温。当双方距离拉近至27600码亦即26000米时,同盟国舰队开始“后发制人”。跟斯塔克的分队集中攻击不同,吕特晏斯此番祭出的依然是全队集中攻击战术——炮战伊始,五艘战列舰和一艘战列巡洋舰的前部主炮火力尽数砸向了排头的美国战列舰“缅因”号。

  “缅因”号和旗舰“俄亥俄”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