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6章 言官的威力 向死而生_不负大明不负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举动,尤其对皇帝的规谏最为突出。

  如嘉靖皇帝沉溺于斋醮青词荒废政事,御史杨爵痛心疾首,上书极谏,被下诏狱,备受酷刑,数次昏死,仍泰然处之。其他言官得知后冒死声援,也付出了血的代价。

  由于言官对于皇帝的德行非常关注,那些游戏国事、昏庸不振、生活奢靡、长期怠政的皇帝就经常遭到言官的批评谏诤,以致于皇帝对言官也都忌惮三分。

  再比如:万历皇帝一日在宫里演戏嬉乐,忽闻巡城御史呵呼声,当即停止,问为什么呢?他说:“朕畏御史(都察院)。”

  监督、制约皇帝与朝中重臣是明代言官的主要职责。

  从明代的历史看,内阁首辅无一没有受到言官的弹劾和抨击,其中大部分首辅都是在言官的舆论攻势中倒下政坛或离开要职的。

  最突出的史例是,在严嵩专权乱政的二十年间,言官从未停歇过对严嵩父子的斗争。虽然言官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重则被杀害,轻则受杖责、遭流放,但仍然弹劾不止,终使严嵩父子得到应有的下场。

  所以在明一朝,当官儿的,甭管是皇帝、王爷、首辅,还是朝中各级大臣,几乎没有一个不怕言官。

  就像冯保,谈及言官同样是闻之色变,他依稀记得十年前高拱联合六科廊言官弹劾他的情景,若非高拱性格刚烈给李太后造成极大的心理恐慌,那场斗争孰胜孰败还未可知。

  然而,此时此刻朱翊镠给他的感觉就是:完全不当一回事儿。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冯保不由得暗自感慨,心想:“上次的弹劾难道忘了?当时六科只有礼部一科给事中出面,这次好像六科一道,看来还得有必要向李太后禀报啊。”

  “伴伴。”朱翊镠忽然喊了一声。

  “潞王爷。”冯保应道。

  朱翊镠喃喃地道:“也不知六科给事中弹劾选取的角度合不合适,言辞犀利不犀利,若有可能,你去指导指导他们吧。”

  “……”冯保一愣,眨巴着眼睛问,“潞王爷的意思是,怕他们弹劾选取的角度不合适言辞不犀利?”

  “嗯。”朱翊镠点头。

  “……”冯保无语,不解地道,“潞王爷,人家听到言官弹劾,都巴不得越温柔越好,可你……”

  可朱翊镠不管,抬手道:“伴伴照我说的去做就是了。”

  冯保犹豫一下,说道:“那奴婢先向太后娘娘请示一下。”

  朱翊镠当然不同意:“不必了,别又惹得娘亲伤感流泪。反正以我最近的表现,迟早会有这么一天。”

  冯保道:“潞王爷,您可别告诉奴婢,您是故意的吧?”

  朱翊镠笑而不语。

  冯保更是诧异,接着又问道:“潞王爷,奴婢实在不明白,您这么做的目的何在?”

  “向死而生。”朱翊镠意味深长地回答了四个字。

  “向死而生?”冯保咂摸着嘴,似有所悟般点了点头,但仅此而已,要说有多明白肯定不是,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太多了。

  见冯保一副疑虑的神情,朱翊镠慢悠悠地道:“伴伴,我知道你们都害怕言官,我也承认,言官的威力确实不容小觑,但我想问一句,言官弹劾我,伴伴觉得,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

  “最坏的结果?”冯保又是一愣,摇了摇头说,“奴婢还真没想过。”

  “会死吗?”

  “潞王爷,那肯定不会的。”冯保脱口而出。

  “会被关进凤阳高墙(监狱,是朱元璋特地修建,囚禁犯罪的皇家子弟,在今天的安徽省凤阳县,明朝皇室子弟谈之色变)禁锢起来吗?”

  “潞王爷,那怎么可能?”冯保依然不假思索,还补充一句,“太后娘娘岂能容许?”

  朱翊镠笑道:“那不得了?还怕什么弹劾?让他们尽管来呗。”

  ……

  。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