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9章 宣政殿内_再战神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皇帝的态度便可知,元郎君圣眷正隆。在武曌面前,元郎君很老实,再一揖礼,谦虚答道:“皆赖陛下之恩德,臣方得幸,掩有此胜。臣,不敢居功!”

  “广平侯,允文允武,智勇双全,胆略过人,确是难得的将才......”狄仁杰胖脸上带着点和煦的笑容,配合着情景也夸了夸元徽。

  忍不住与狄仁杰对视了一眼,只见这老狐狸,两只眼睛中的笑意几乎能凝出水。只是那目光,看得元郎君心中异样不断。

  狄仁杰这一开口,殿中的其他大臣也俱适时地出言应和,锦上添花,又不费什么力气。连武三思,都张嘴了,只是那语气不阴不阳的,元徽还注意到这厮嘴角似乎挂着点,得意

  “传谕,将逆贼李尽灭枭首,悬于定鼎门阙,挫骨扬灰。李、孙妻子,尽数诛杀,照此办理!”愉快的气氛并未持续太久,随着女帝轻飘飘地一道谕旨,殿中气氛斗转。

  一干老臣,包括狄仁杰在内,都低眉顺眼地,诠释着臣服。别看皇帝依然笑吟吟的,但这煞气杀念,不曾消减啊。元郎君也埋着头,默默腹诽,听闻皇帝常召高僧神尼入宫讲佛唱经,不过佛法度圣的效果貌似不佳

  已然下朝,武曌仍将宰臣们召聚一堂,显然事出有因。处理完那点小事,元郎君还等着皇帝的安排或者赏赐,谁料武曌根本没有那意思,直接向他问询起意见:“默啜以攻破柳城遣使报功,欲再求忻代之地的突厥降户与麦种、铁器、农具。朕欲与之,然狄怀英力谏,朝廷诸公亦为此争论不休。你在柳城方与这默啜照面,你有什么看法?”

  心思微动,默啜讨要这些东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不过都被回绝。但看女帝此时的表现,估摸着是被默啜的“表忠之举”所迷惑了。

  再低头拱手,元郎君也未迟疑,实话实说:“陛下,在柳城与那默啜接触虽然不多,但就臣所观,此人比起当年的骨咄禄更加好战,野心更大,也更狡猾,不可不防。”

  元郎君没有正面回答允或不允,但话里话外,意见已然表明。

  “哦?”闻之,武曌眉头轻微地皱了下,看了看元徽,眼神中闪过疑思。

  “罢了,此事暂且搁置!”略作沉吟,摆了摆手,武曌又说起另外一事:“你自辽西归来,当知幽燕局势,来年遣将用军,平定叛乱,你可有建议?”

  咦?元郎君心中暗自诧异,皇帝这是,有什么打算?

  自宣政殿退出后,元郎君心中的疑窦彻底解开了。对营州之乱,皇帝当真生了其他心思了。柳城之战后,虽然孙万荣还强自打着反旗作乱,但显然已难成大患,迟早覆灭。

  于是,在武三思等人的撺掇下,打算换帅换将了,准备用武家人出征。军队这等权力基石,女帝也显然更相信自家人。

  而武三思领头推出人选,就是建安王武攸宜,其人毕竟在羽林卫任职多年,虽然没有太多勇略,但在武家人看来,在现今情况下,区区契丹,已不足为虑。

  毕竟,元郎君率着两三千号人,都能让契丹伤筋断骨

  武攸宜为帅,统军作战平叛,武三思自请去做后勤,调度粮草、军械、民夫。显然,武三思等人,是看中了来年的那场“大功”。

  元郎君被调回洛阳,也是武三思发力的结果。

  搞清了状况,元郎君嘴角,终于掠起了一道讥诮的笑意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