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79章 皇太孙的人格魅力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少的人,但是也损伤了太多人的利益。”

  离开了文华殿,朱元璋去了武英殿。

  在教育儿子和培养儿子方面,朱元璋绝对不是康熙可以比的。

  在最黑暗的时代,读书人为中华大地争夺出了曙光。

  朱棣搬去了武英殿,朱高炽则在文华殿,两父子一东一西,中间隔着奉天门。

  文华殿很安静。

  自己的儿子自己了解。

  朱高炽坚信。

  他只需要促成大探索即可。

  没有人打扰皇太孙。

  但是他相信。

  朱高炽突然笑了起来。

  利益受损的是大户,哪怕大户也被发了钱,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抱着一本书的官员,在文华殿外问道,“皇太孙可好?”

  朱棣不以为意。

  不是这个时代,这些书没有作用,而是朱高炽有更好的东西。

  朱元璋细,朱标全,朱棣慎。

  “皇太孙殿下误会了。”

  但这有什么意义呢?

  反倒是朱高炽坐不住,好奇的问道。

  “北平的卫所将领,失去了世袭的利益,北平的官员,失去了不少权利,北平的读书人更失去了优待,如此种种数不胜数。”

  两种做法,谁的心胸宽广一目了然。

  黄淮终于露出了笑容。

  可以通过这些批复的奏疏,朱高炽能看清朱元璋,朱标,朱棣三个人不同的做事方法。

  这还是他南下京城以来,第一个当着他的面认可北平的模式的官员。

  “我觉得像黄先生这样的人并不少,只是更多的人还没有明白北平模式的道理。”

  读书人永远是文明发展的底蕴。

  同时。

  大片井制度取消。

  “黄先生。”

  因为八儿子在朝堂有好名声,不但臭骂了一通,还废了他的继承皇位的资格。

  “皇太孙殿下。”

  不采取社会资源分配的模式,他根本不用费尽力气在大明推动工业革命。

  读书人并不会是生产力的阻碍。

  未来永乐朝的内阁首辅,如今是文华殿东房中书舍人,今日看来是黄淮在文华殿值班。

  推倒重来。

  黄淮很平静。

  对于做的好的儿子,朱元璋就夸奖,对于做的不好的儿子,朱元璋就会批评和惩罚,并且从来不掩饰向天下隐瞒,记载入实录中。

  西方的工业化道路发展就是如此。

  文华殿门外。

  农民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农民阶级并不能成为主导胜利的绝对性力量。

  而朱元璋在金陵大后方的根据地发展,早已经脱离了农民阶级,形成了有效的政体。

  “臣才能不足以教导皇太孙殿下。”

  隋朝强大,二世而亡。

  而大顺却又败亡了,等等因素,达成了后金鲸吞北方的条件。

  朱高炽已经读了十几年的书。

  虽然朱允炆去了广东,不代表人们就能转变心意。

  离职的官员不少,留下了的官员,想必也有很多人内心对他是不快的。

  “倒是奇怪。”

  这位孙子充满了市井之气,朱元璋还想着继续打磨一番,可突然间感受到了莫名的气概。

  黄淮看着自信的皇太孙,内心颇有些动容,只有如此的皇太孙,才是北平模式发展至今的关键吧。

  “父皇。”

  “人心难变,根据北平模式,我觉得南方可以称之为耕读模式,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是大部分人的观念。”

  地主和贵族脱变的资本家满嘴流油,最后经过几百年的抗争,加上生产力的大突破,才让工人们结束了悲惨的时代。

  根据后世教科书的说法。

  唐朝强大,一朝衰败。

  北平模式的确能加快大明的繁荣富强,可能不能持久,也是朱元璋的顾虑。

  犹如平地拔起的新的事物新的变革,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