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4章 新征幕僚_重生周隋之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4章新征幕僚

  时辰一到,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行刑者手起刀落,鲜血飞溅,燕荣身首异处,并未遭受太多痛苦,哪像崔澈手下的骑卒王庆,总要在犯官的脖子上多补几刀,才能把脑袋斩下。

  崔澈挤出了欢呼的人群,与裴秀暂时分别。

  今日杨素休沐,邀他过府一聚。

  “崔郎何时启程赴任。”

  凉亭中,杨素拨弄着炭火,问道。

  崔澈将青梅酒倒入炭火上的红泥小炉,回答道:

  “明日入宫向二圣请辞,后日一早出发。”

  “崔郎能解国家之急,圣人可是赞誉有加,私底下常与老夫夸耀,道是为长公主觅得一位佳婿。”

  杨素收回了手,笑道。

  “小侄与长公主的婚事,也是多亏了叔父。”

  崔澈倒完了酒,将盖子盖上,微笑道。

  时至今日,他早就弄清楚自己婚事的原委,起初杨坚是要为他赐婚杨阿五,是杨素目睹了崔澈与杨丽华在桂树下的一幕,这才进言,使杨坚改变了心意。

  “老夫还担心崔郎怨我多管闲事。”

  “长公主柔婉不忌,持家有方,能得如此贤妻,澈又何怨。”

  二人闲聊了许久,杨素这才进入正题:

  “李纲此人,迂腐不堪,我与苏公虽举他为崔郎长史,却也不是当真想让崔郎与他亲近。”

  显然杨素已经听说了崔澈昨日与李纲出城之事。

  酒已温好,崔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为自己与杨素各自倒了一杯青梅酒,他举起酒盏,这才说道:

  “小侄蒙叔父举荐,才能东出赈灾,偶得制盐之法。

  “如今官拜青州总管,亦是叔父与苏尚书为小侄进言。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又怎会忘了叔父的恩义。”

  杨素闻言大笑,举盏与崔澈对饮一杯,才道:

  “崔郎与玄感亲近,便是老夫子侄,举手之劳,哪需要你挂怀于心。”

  四十岁的杨素与十四岁的崔澈在后院凉亭欢饮。

  酒过三巡,崔澈远远望见杨素夫人郑氏向凉亭走来,赶紧向他请辞。

  杨素也瞧见了自己夫人,他长叹一声,面上浮现一丝愁容。

  崔澈离席之后,与郑氏见过一礼,便要匆匆离府,可还没走出多远,就听见了郑氏与杨素的争吵声。

  对比杨素的悍妻郑氏,崔澈越发觉得自家的杨丽华温婉可爱。

  开皇三年(583年)十二月初三,晨曦初现,报晓的鼓声便一如既往的荡漾开来。

  武城公府忙碌喧哗,众人忙着收拾行囊,等用过早膳,崔澈便要启程,前往青州赴任。

  隋朝地方官员允许携带家眷上任,但约定俗成,总管、刺史这类封疆大吏,其父母以及年满十五岁的子嗣不能随行,自然是要留在京中为质。

  崔澈父母早亡,更无子嗣,自然是要阖家随他搬去青州居住。

  裴秀被征为总管府记室参军,这是他在并州总管府的老本行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