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0章 选送贡士_重生周隋之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40章选送贡士

  蓟县,古为蓟国,为幽州州治所在。

  开皇七年(587年)三月二十日,早早接到通知的李纲、刘方领了总管府、刺史府以及蓟县县衙大小官吏,尽数在城外迎接新到任的幽州总管。

  时值午后,暖阳高悬,由于蓟县地理位置偏北,即使是春夏之交,也没有一丝酷热之意。

  就在众人焦急等待的时候,三千骑卒率先开道而来。

  他们着甲执仗,在太阳底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随风飘扬的崔字旗,更是鲜艳如血。

  哪怕明知道这是新任总管麾下亲骑,但见他们直向自己奔涌而来,离得近了,仍未缓速,还是有许多官吏骇得面色惨白。

  随着张武一声令下,三千骑卒分为两股,各往左右,饶过了场中的一众官吏。

  但骑卒掠过,带起的疾风还是吹乱了官吏们的衣冠,飞扬的尘土更是让他们狼狈不堪。

  李纲与刘方对视一眼,二人都清楚这是崔澈要给幽州官吏来个下马威。

  漫天尘埃中,崔澈的车驾缓缓驶来。

  当马车停靠在众人身前,尘埃已经全部落下,崔澈掀开门帘,面容不见喜怒。

  他走下马车,幽州官吏们尽皆躬身行礼,崔澈只是淡淡道:

  “有劳诸位远迎。”

  这冷淡的态度与在青州时的亲和截然不同。

  《素书》云:‘怒而无威者犯。’

  崔澈凭借青州官吏的头颅,以及扳倒燕荣这两件事,为自己在当地士民心中立下威望,这才能为政以宽。

  如今他在幽州威信未立,若是太过宽和,定会被人轻慢。

  或许放纵官吏,事后再翻脸严惩,也是一种立威的途经,但相较于此,崔澈更愿意去借胡人的头颅。

  幽州地处边陲,不同于青州,百姓拥护的是能够保境安民的总管。

  在李纲、刘方等人的引见下,崔澈一一同上前通名的官员们颔首,与定州官吏多数姓崔的情况相同,这群幽州本地官员们也大多冠以卢姓。

  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若不是近些年朝廷选士开始注重官员的才能,而非过往九品中正制一般只看门第,恐怕这幽州重要官职,得是清一色的姓卢。

  由于隋朝不设中正,延续三百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然被废弃。

  取而代之的,是今年正月,杨坚下令各州刺史每年向朝廷举荐三名士人,入京试举,应考秀才,即为科举制度。

  如今北方共有211州,仅河北就被细分为五十二州,全国每年进京应试的贡士高达633人。

  只是九品中正制下,寒门好歹还能捞到个下品。

  到了如今这科举制,一个州每年也才三个名额,大批士人都得排着队等候进京的机会,又哪有寒门学子掺和的份。

  除非是才德出众,名声又为刺史所知,否则寒门中人怎么可能拿得到当地刺史的推荐。

  杨坚夫妇最是看重血统,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