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0章 杨崔之会_重生周隋之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0章杨崔之会

  当崔澈与同僚们把酒谈笑,享受众人奉承之际,江南士民们却在挑灯夜读《五教》。

  人与人的姿质不能一概而论,这世上既有崔澈、许善心这种过目不忘之人,也必须允许榆木脑袋的存在。

  而更多人则因为出身贫寒的原因,为人佣耕,目不识丁。

  对于好学的人来说,读书是他的兴趣爱好,譬如窦威那位书痴。

  但在江南广大的贫苦百姓眼中,被官吏强迫背诵《五教》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隋朝官吏升迁注重政绩,否则杨坚也不会让各州刺史与高级幕僚每年轮流入京。

  为了所谓政绩,地方官吏们在推行《五教》的过程中,过于积极,也让江南百姓叫苦不迭。

  既然是强制,自然存在惩罚,去年还在为十年免税而欢呼的江南百姓,终于怀念起了故国。

  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苏威总结的《五教》内容,确实有导人向善的作用,出发点定然是好的。

  只是杨坚、苏威他们习惯了高高在上,并不知道黔首们每天需要为了温饱而操劳,并没有余力去追求精神文明建设。

  《管子·牧民》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江南士民们对隋朝的不满在积聚,野心勃勃之辈如婺州人(今浙江金华)汪文进、越州人(今浙江绍兴)高智慧、苏州人(今江苏苏州)沈玄桧等。

  他们发觉了民众的怒火,准备加以利用。

  一场动乱正在酝酿之中。

  只是当权者却没有丝毫察觉,朝廷正忙着为半个月后的天子出巡做准备,而燕国府与广宗公也在布置宇文娥英、李敏的婚礼。

  这场婚礼比不得当初崔澈迎娶杨丽华那般盛大,但大兴城中有头有脸的人物也都收到了喜帖,部分需要重视的权贵还是由崔澈亲自将喜帖送去。

  例如越国公杨素。

  越国府厢房内,杨素收下了喜帖,抚须笑道:

  “子澄与公主嫁女,老夫自当到场祝贺。”

  说罢,感叹道:

  “时光荏苒,子澄居然也到了嫁女的年纪,看来我是真的老了。”

  杨素时年四十七岁,这个年纪对于古人来说,确实能称作老翁。

  崔澈笑道:

  “姜太公年过七旬才建立功业,百里奚也是七十年纪得以进位宰辅,越公正值壮年,又何必嗟叹光阴。”

  “说得好,当饮一杯。”

  杨素为崔澈满上一杯,二人对饮,放下了酒盏,崔澈突然问道:

  “不知越公以为太子如何?”

  杨素闻言,沉默不语,他紧紧盯着崔澈,似乎要从崔澈的脸上看透对方内心的想法。

  崔澈轻笑道:

  “今日之言,出越公之口,入崔某之耳,再无第三人,越公又有何虑?”

  杨素苦笑道:

  “原来子澄送帖是假,为人当说客才是真。”

  崔澈却摇头道:

  “澈今日并非是作说客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