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54章 生计困难_重生周隋之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4章生计困难

  众所周知,四天王有五个,这是常识。

  因此徐门三杰有四人,也并非难以理解。

  能够一手培育出崔澈、杨玄感、李密、王世充这些大隋股肱之臣。

  崔澈回忆起自己的恩师徐文远,心道:

  大隋有你,真好。

  就在崔澈感慨师门忠良辈出的时候,贝州东阳(今山东故城)县人孙安祖却是一脸愁容。

  孙安祖时年二十二岁,祖上世代务农,四年前,在年满十八后,孙安祖向县衙申请分田。

  按照开皇二年,杨坚所颁布的均田令,孙安祖本应该分得公田80亩,作为私田的永业田20亩,合计共100亩。

  但真正分发下来,却只有区区20亩公田,至于永业田,更是一亩都没有。

  当时县衙的差役让孙安祖耐心等着,结果一等就是整整四年,但剩余80亩土地依旧连影子都没有见着。

  本该授予100亩地,却只得了20亩。

  但授田后的租调,也就是每年三石粟米、二丈绢、三两绵,却是一分也不能少。

  他如今发愁的就是这件事。

  在隋朝,十八岁为丁,可以申请分配田地,但在二十一岁才能算作成丁,要开始缴纳赋税以及服徭役。

  也就是说,隋朝百姓在获得授田后,能有三年的免税期。

  过去三年孙安祖耕耘20亩地,无需缴纳赋税,服徭役,日子也能将就着过下去。

  但如今他年满二十一,到了今年秋税的时候,他就得依靠着区区20亩地,背上本应该一夫一妻共计140亩土地所承担的赋税。

  更别提还得抽出时间为国家服20天的徭役。

  不去也行,得交钱,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缴足20天的数额,这叫输庸代役。

  孙安祖估摸着自己忙活一年下来,交了租调,连温饱都满足不了,哪还有钱输庸代役,这20天的徭役肯定是躲不过的。

  他是没指望到时候官府能把自己应得的八十亩地给补齐。

  自十六年前北周灭齐,在此期间,河北就发生过一次尉迟迥之乱,仅仅八80天便迅速平息,并没有造成太大的破坏。

  这么多年休养生息下来,致使包括河北、河南、河东在内的三河地区人口滋生。

  由于永业田的存在,以及朝廷时不时为权贵赏赐公田,例如,此前杨坚就授予崔澈一万多亩的公田。

  越来越少的公田,难以满足越来越多的人口。

  贝州原先是冀州清河郡,属于河北人口密集区域,也就只有清河崔氏的子弟能够足额授予80亩公田,20亩永业田。

  别说是孙安祖这样的贫困人家,就连一些小士族,也得接受僧多粥少的现实。

  孙安祖已经成亲,但就连男丁都只能分得20亩,官府哪还有田地分给妇人。

  坐在田垄边,孙安祖为了秋税心烦意乱的时候,同县好友窦建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