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25章 分兵之议_重生周隋之际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25章分兵之议

  不是所有人都认同崔澈的观点,他们轻视黎庶的力量,对此嗤之以鼻,只不过是不敢当面驳斥崔澈罢了。

  但也有人生出强烈的共鸣,譬如李世民,他感慨道:

  “孟子曰:‘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高颎、宇文述荼毒苍生,夺人口粮,故而百姓怨之。

  “大王设置粥场,拯救万民于水火,两相对比,渭北之民又怎敢不尽心竭力,回报大王的恩德。”

  年仅十岁的李世民就有这般见识,引得在场之人侧目。

  崔澈赞许的点头道:

  “阿凤所言正是孤之所思,古语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此语,孤与诸君共勉。”

  不管内心是否真的认同崔澈的观点,跟随他远望的亲随们无不躬身受教。

  与此同时,也有人将崔澈的警告当成了耳边风,浑然没有将其放在心上。

  吐谷浑可汗慕容伏允在听说崔澈威胁其退兵,同时拒绝联姻的请求,只觉得自己受到了轻视。

  正所谓主辱臣死,他的大臣们同样是怒不可遏。

  其中,麾下诸王之一的天柱王愤慨道:

  “人心不足蛇吞相,崔澈如今止步于大兴城下,未能全取关中,就已经将陇右视作私产,不容他人染指。

  “其人如饕餮,欲壑难填。

  “如今可汗好心出兵,助其一臂之力,然而崔澈言语之间,多有冒犯。

  “若是真使崔澈占据关陇,与之为邻,岂不是要受其指使,形同奴婢!”

  天柱王的一番话,更是引得众人纷纷进言,请求慕容伏允继续围攻天水郡(治上邽县,今甘肃天水)。

  他们个个说得正义凌然,但就其本心而言,阻止慕容伏允撤兵,更是不舍陇右人畜。

  好不容易东出,侵犯隋境,恰逢陇右空虚,不抢个盆满钵满,谁又愿意离开。

  麾下的大臣们不愿意走,慕容伏允也不想离开。

  他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不然的话,如今坐在汗位上的还是慕容伏允的兄长慕容世伏。

  在发动叛乱,以武力登上汗位之后,慕容伏允便时常窥视隋朝,打听关陇的情报,这引发了杨坚的极大不满,哪怕慕容伏允是自己名义上的女婿,也对他深恶痛绝。

  这一天,慕容伏允等了许久。

  大臣们或许只是想抢一笔就走,但慕容伏允却渴望占据陇右。

  若是崔澈此番西征,在大兴城下,与高颎、宇文述等人战得两败俱伤,他未尝不能顺势东出,伺机而动。

  如今眼看天水郡城摇摇欲坠,这时候让他退兵,慕容伏允又如何甘心。

  况且,崔澈虽然嘴上喊着勿谓言之不预,但慕容伏允认为他在还没有夺取关中的情况下,并没有能力干涉陇右,故而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