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4章 大权旁落,潜规则_从牧野之战开始的千年世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4章大权旁落,潜规则

  汉元年

  由于汉帝年少,虽然亲征,但是以太皇太后窦猗房、皇太后王娡为代表的外戚势力在朝中有很大影响力,因此汉帝必须“奏事东宫”,也就是将政务向太后汇报后,发出去才有效力。

  六月

  汉帝罢免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直不疑,以魏其侯窦婴、武安侯田蚡分别任命为丞相和太尉。窦婴是窦太后弟弟,田蚡是王太后弟弟。

  为了安插自己人,汉帝顺带任命儒者赵绾和王臧为御史大夫和郎中令。赵绾和王臧分别是谷梁学大儒申公的弟子和白氏儒学大儒贾谊的弟子。

  自从景帝去世后,贾谊就辞去了太学祭酒的职位,回到了太白书院,开始了养老教学的生活,但他的影响十分深远,先有故御史大夫晁错、太学博士大儒董仲舒深受其影响,后来又教出了王臧等弟子,桃李遍布天下,人称贾半师,即天下儒生半个师傅,又是景帝的半个师傅。

  其外丞相窦婴、太尉田蚡都十分喜爱儒学,故而对于汉帝的一些尊崇儒学的举动并没有那么抵触,因此在朝会上赞同了汉帝提出的内外大臣推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诏令。

  随后又用安车蒲轮、束帛加璧征召赵绾的老师申公,申公见了汉帝后大谈治国需要“力行”而非“多言”,惹得汉帝不喜。

  “朕要是有实权,还用得着多言吗?”汉帝心中愤恨的想到。

  之后任命其为太中大夫,让他主持修明堂、改正朔、易服色及巡狩封禅等儒家礼制的工作。

  虽然朝堂之上一时间儒风盛行,但是窦太后却十分崇尚黄老之学,多次阻挠儒学的改革,这引起了御史大夫赵绾的不满。

  九月

  汉帝需要祭祀,窦太后言应当按照道家利益,先戒斋七日,然后再去祭祀,但是御史大夫赵绾反对,要按照朝廷的礼制,即儒家的礼制,只要合礼就行了,不需要戒斋七日,以免耽搁朝政,但是窦太后以在此期间朝政可以暂时由自己来处理为由将其抵了回去。

  赵绾十分恼怒,等到祭祀结束,赵绾在宴会要结束时起身对汉帝说:“陛下是一国之君,且已亲政,岂能政事皆要过问东宫,既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汉帝知道宫中一定有两位太后的眼线,赶紧说:“太后是一国之母,有何不可,更何况朕还年轻,还需要多学习,等到太后认为朕能够亲自处理政务了,自会将其交还于朕,你不必多说!”

  赵绾无奈,只得退下。

  郎中令王臧听说赵绾毫不避讳的劝说汉帝夺权,连忙找到他道:“赵兄,你糊涂啊,这种事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呢?”

  赵绾还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说道:“为何不能说,我身为御史大夫,说出不合理,不合适的话是我的职责所在,即使是圣人在世,也不能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