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六十五章 生物芯片问世_我的人生模拟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息链这个硬盘中读取数据,转换到显示器上。

  这需要重新设计一个底层数据交互程序。

  这个底层数据交互程序,也就是目前计算机领域中的前沿技术——基因算法。

  以基因编码的方式,重新编写机器语言,这其实并不困难。

  理论上,基因算法已经出现了,基因编码技术也已经出现了。

  只不过……因为对基因的解读还没完成,这项基因编码技术自然也还不能投入实际应用。

  对于陆离来说,理论上存在的东西,虚拟一下就行了。

  “虚拟出一台解码器,集成基因编码数据库。”

  念头一动,试验台上出现了一个类似于“光猫”的东西。

  接下来就简单了。

  陆离虚拟出各种组件,开始组装电脑。

  跟正常的电脑结构差不多,只不过是把硅基芯片换成了基因芯片,再加上一个解码器链接输入和输出设备。

  组装完毕,陆离打开程序界面,编写了一个计算圆周率的程序,开始运行。

  一敲回车键,屏幕上的数据如同瀑布一般滚动,瞬间就计算到了亿万位。

  “搞定!”

  陆离满脸微笑。基因芯片,或者说生物计算机,宣告成功!

  当然,陆离还需要先调出解码器中的基因编码数据库看一遍,把那些底层数据记下来。

  可惜,虚拟实验室里的数据,没法用U盘拷贝出去,还需要我死记硬背……

  咦?似乎……还有其他办法。

  这个虚拟实验室,存在于我的脑子里,扎根于我的思维意识中。那么……我的思维连接器,是不是可以拷贝复制呢?

  念头一动,陆离打开了思维连接器。

  果然可以!

  思维连接器果然可以连接虚拟实验室。

  陆离连忙通过思维连接器,把刚刚虚拟出来的基因编码底层数据,通通复制到自己的记忆中。

  一键搞定!

  退出虚拟实验室,陆离睁开了眼睛。

  眼前就是他在覆旦大学的实验室了。

  在实验室里,陆离又重复了虚拟实验室中的实验过程,制备出了构建基因芯片的蛋白分子。

  然后……剩下的步骤陆离就没有继续做了。

  制备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蛋白分子,构建出一片薄膜状的基因芯片之后,陆离开始进行各种测试。

  测试基因芯片的计算能力,测试信息传递速度,测试扛干扰能力,测试破损之后自动修复能力。

  等到所有测试项目完成,记录了所有测试数据之后,陆离就开始写论文了。

  “一种基于生物蛋白开关效应制备的新型基因芯片。”

  这篇论文,陆离写了两份。

  一份是内部资料。陆离详细描述了“开关蛋白”的制造过程,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数据,都写得十分详实,十分精准。

  另一份论文就是公开发表的了。

  这份公开发表的论文,陆离把开关蛋白的制备过程删除了。

  只是详细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