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1章 【太微·镇南】_大明:我与那些奇奇怪怪的植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况,更便于操船。

  斯贝克锚作为无杆锚中的佼佼者,抛收方便,稳定性强,不伤船体。相比于现在笨重的船锚,重量轻了一半还多。

  开孔舵上的孔洞使舵叶两侧的水相通,可降低转舵力矩,方便操作,而且在船速较低的情况下,对舵效影响不大。

  而且这些技术的关键都在于能不能想得到,在制造方面反而没有太难的技术要求,都在朱绍华的制造能力范围之内。

  因为【天枢】火炮只有十二门,朱绍华计划建造两艘太微级战列舰,每艘船上装配六门。

  因此他只在二甲板左右两侧各设置了六個【天枢】炮位以及十个【天璇】炮位,船首和船尾各设置了两个【天枢】炮位,整艘船上只有三十六个炮位,装备二十六门炮。

  【天璇】是为了补充轻型火力。

  至于六门【天枢】怎么分配到十六个炮位上,那就是哪里需要哪里搬了,“超轻型重炮”就是这么方便!

  风帆战舰时代,一般都选择将重型火炮放在平板车上,以此通过发射时平板车的后移用来缓解后坐力。

  到了铁甲战舰时代,才出现了炮架后退缓冲后坐力的架退炮,以及炮管后退的管退炮。

  而朱绍华出于对合金树根反后坐装置和船体强度的自信,直接跳到了战列舰时代,使用间断开火和船体硬抗的方式来应对后坐力问题。

  而且,反后坐装置也只是给【天枢】配备的,【天璇】根本用不到。

  相较于火炮数量,船型明显偏大,存在明显的浪费,而朱绍华之所以选择这个尺寸,是从两方面考虑的。

  第一个就是震慑,在大航海时代,船型最大的战斗力未必最强,但船型小的,战斗力一定不会强。

  第二个就是适用性,按照【米面蓊】的属性,朱绍华其实可以按照航母的尺寸造一艘船出来,但是风帆动力是完全跟不上,船能不能开起来都是问题,而且很多海港根本进不去。

  在朱绍华的记忆中,这个时代西方各国最强的风帆战舰体型大多都在50米上下。

  只有勇猛的瑞典人,在1628年建成下水的“瓦萨号”超过了60米,但在下水之后就立马沉没在了斯德哥尔摩港口。

  十几年后的英荷战争中,风帆战列舰的概念才明确出来,随后才有了风帆战列舰的分级。

  十七世纪后期,真正超过60米的战列舰才逐步出现。

  所以朱绍华这艘略带水分的65米长巨舰,虽然没有三层甲板布满密集炮门的壮观景象,但依然是让人畏惧的存在。

  “三叔,跟两千料的福船差不多大,只是船楼要比福船矮上不少。但在其他方面,福船是拍马也赶不上的。”朱绍华看着自己的专属战舰,内心充满自豪。

  蔡金山也兴奋的满面红光,这毕竟是他主持建造的第一艘巨舰,虽然全程搭积木,但还是有几分成就感的。

  而且有了这艘巨舰,也可以为后面他自己要建造的大船积累一些经验。

  新船下水,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直接试航了。

  朱绍华开始组织船员上船熟悉船况并学习,特别是他们从未见过的风帆系统。

  朱绍宗带队上船,先从理论知识开始学起,然后再进行实操。

  除了要让船员学会使用船上各项设施之外,还需要将所有操作及注意事项整理成册,并在后续的试航中进行优化调整。

  同时,还要将所有的战术术语、操作术语都进行统一,为以后组建船队做准备。

  全体船员中,既有原先商船上的人员,也有护卫队成员,还有一部分是经过层层筛选的新招募的船员,这些人都是跟朱家签了卖身契,又经过几次考验后,朱绍华才放心让他们登船。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朱绍华还要忙碌着完善船内的精装修,以及后勤物资上船,为真正的试航做准备。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