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十三章、儒家六艺_儒门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式结束,接下来,他可以和其他人一起,上学放学了。

  然而这一天,放学的时候,讲堂儒师却宣布了一件事。

  “明日午后,增加礼,乐两课!”

  “大家回去,可以多看看礼乐方面的书籍,明日可能用得上。”

  “是。”

  众人答应之后,都有些兴奋。

  入学十天,终于开设了六艺的课程,虽然还没到众人最期待的射御,或书数四类,但是有了礼乐,剩下的应该也快了。

  果然,第二天。

  当上午学完炼字、圣言二课,下午,众人便迎来了六艺的第一堂课。

  “礼!”

  儒家六艺,礼为第一。

  很多时候,世人只知道四书,五经,却不知道,有的时候,也将六艺与之并列,号称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五经可是儒道经典,是万千儒门读书人学问的源头。

  而六艺能与之并列,重要性可见一斑。

  世人皆知大儒为礼仪之邦,这礼之一字,可是贯穿读书人一生,在书院时还不明显,到了朝堂,就更是一丝一毫都差错不得,有些礼节一旦违背,甚至会惹来杀头大罪,自然显得格外重要。

  顾谨言等人学习的,首先便是见师礼。

  所谓见师礼,包含了日常见到老师,讲堂上课之前向老师行礼,平时重大典礼上对老师的行礼等等,都不一样。

  有时只要主动打招呼,有时需要行揖拜礼,有时甚至需要鞠躬问好。

  见师礼后,又学习互相见面之间的礼节。

  礼并不止包括某一项动作,而是包含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父母呼唤,只要听到就应该立即答应。

  父母的命令,能做到的就不能偷懒。

  与人同行时,若有长者在侧,需长者在前,幼者在后。

  称呼尊长,不能直呼其名,需要使用敬称。

  出门时,步履要从容,不能急切奔跑,失了仪态。

  揖拜之时,心态要恭敬。

  等等等等……

  这一项大课程,无论动作,仪态,衣著,神情,都包括在其中。

  只有学习了礼,众人才算正式的儒道中人。

  果不其然,学习了三四天礼后,顾谨言等人走路,就再也不是急匆匆的奔跑了,而是变得从容大方。

  急切时可以迈大步,但不可以狂奔急跑,事缓时可以走小步,抬腿亮靴底,以腰为中枢,四肢配合,只能脚动而上身最好能纹丝不动。

  于是,哪怕是那些平时急性子的众人,都开始渐渐变得斯文起来,一种儒家斯文之气,在礼的规范下,渐渐诞生。

  同学之间见面,也变得有礼,有节,懂谦逊,知进退,矛盾的产生自然就会减少很多。

  这就是礼的意义。

  而礼之后,则为乐!

  乐是一门比礼还重要的课程。

  不过顾谨言等人是初学,所以从简单开始,第一节课教授的,是古琴。

  何为古琴?

  琴为众音之首,因为琴声可以调节心神,平静心魔,是儒家读书人的首选,对于安定心神在大效,而安定心神正是读书时的首要条件之一。

  心神不安,心魂不定,如何读书?

  教授顾谨言等人古琴的是一位不修边幅的中年夫子,他头发背后用一枚蝴蝶簪随意系起,整个人穿著一袭麻布长袍,显得潇洒旷达,狂放不羁。

  和书院中其他中规中矩,言行必一的夫子完全不一样,带给众人一种完全不同的感受。

  他告诉众人,其名阳伯清,是出自南方大族,阳家。

  只是他不喜欢家族约束,所以跑来这里,当了一名琴道老师,目前是琴道第三境的修为。

  “何谓琴道第三境?可有人知道?”

  在书院的琴室中,阳伯清站于所有人面前,前方是一架朱红的七弦古琴,他轻抚琴弦,朝众人微笑问道。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