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八章 昭勋阁评价历代功过_回到北宋当明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禀本人。

  自己这是在消费王禀的忠诚啊!

  有一种杀人不见血的手段,叫做捧杀,把人捧得高高,捧到天上去,然后摔死他。

  自己这是把王禀放在火架上烤,王禀杀人打仗那是一等一的强,但这朝中的明枪暗箭,王禀能应付?

  改变大宋百姓对武人的看法很多很多,潜移默化最为合适。

  赵桓点了点头,李纲这个宰执当的很好。

  “行了,行了,你们文臣一张嘴,能把死的说成活的。那就换个地方,换个地方行了吧,怕了你了。”

  “即使不在陈桥驿办了,也要办的盛大,办得体面。”

  李纲听到官家不在陈桥驿,搞天子亲自出城相迎,他松了一口气,这世界上有一种死法,叫君恩难受。

  “叫李邦彦过来一趟,好不容易出了个人物,一定要好好宣传一下。”赵桓笑着对赵英说道。

  赵桓当然不打算捧杀王禀,但是必要的宣传还是要有的。

  他准备让王禀在汴京过个年,过几天的舒心日子,再去云中路。

  王禀这样的锋利的剑,窝在朝中实在是太浪费了,王禀归京授勋之后,过个舒心的年,安排他回到云中路去。

  待在朝堂这个阴谋场里,整天跟文臣们搞什么唇枪舌战,气都要气死。

  军人的归宿,就是战场。

  李邦彦来到了文德殿,献上了他最新写的大宋英豪传。

  官家让他宣传王禀,当然不能只写王禀的丰功伟绩,那样百姓们只能抱有崇敬,却没有亲切。

  李邦彦从宋江起义开始写起,贴合实际的把王禀平叛和被人误会渲染的极其到位,把河东路的关键之战,太原守城的二百天,从地理位置到王禀的种种应对,写的一清二楚。

  “士美写的这个大宋英豪传,一经刊印,大家又要骂童贯了。”赵桓无奈的说道。

  童贯当年到底是赵佶授意令其千里赴阙,还是他自己决定,这个问题,土里的童贯回答不出来了。

  “就这样刊印吧。”赵桓想了想,还是决定就这样刊印,求仁得仁,童贯到最后用自己的自杀,为赵佶换取生机,赵桓也不想再计较了。

  “还有这个官家,臣随册刊印了一组王禀的画像,还有烘焙好的王禀的陶塑。”

  “大宋书局刊印的三国演义卖的很好,典藏版一出,就是哄抢一空,和三国杀那副牌,有很大的关系,臣就想到了这个。”

  李邦彦将另外一组物件递了上去,是来自大宋书局刊印的画像和陶塑。陶塑的个头不高,但是非常的精致,看来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赵桓拿着王禀的陶塑看了半天,这李邦彦还真是有点商业头脑啊。

  写的书引人入胜也就罢了,这做买卖,都直接学自己搞起了周边?

  “臣也找到好多茶社的说书人,还有不少的民艺社,让他们出了不少说书人用的话本,专门用来说王禀的事。”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