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九章 工赈监出现了大问题!_回到北宋当明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反而是自己。

  一旦乱起来,那就不是任何人能够控制得住了!

  到时候被剿灭也好,自相残杀也罢,都是人间惨烈,受苦的还是这些流民。

  这个以工代赈的政策。

  真的是让孙博对新帝的认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登基的时候哭晕了过去,但是机敏二字实在是不为过。

  而且利在千秋,以后发生了旱灾、蝗灾、水灾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收拢灾民,一举多得!

  “那朕问你!以工代赈!既然是赈灾!为何这工赈监还有了营收!十多天的时间,你给朕营收了十七万贯钱?!”赵桓非常生气!

  这以工代赈的路子,怎么还挣了钱了!这是什么逻辑?赵桓已经做好了长期赔钱的准备。

  这是欺君之罪!而且还谎报、瞒报!

  以工代赈,赈灾赈出了民变,才是搞笑!

  李纲上前说道:“官家,此事我也知晓。账目没有问题,的确是盈利了。”

  李纲在最开始也曾疑惑过,为何孙博整了半天的工赈监,最后官家的内帑分文未花不说,还盈利了十七万贯?

  “刚开始的时候,臣如同官家一样疑惑。陛下出钱出粮,赈济流民,本该花钱耗粮繁多,臣也曾担心有一天内帑不支,导致这项良政毁于一旦。”

  “但是工赈监这流民的规模上万之后,在第一天,就有了结余。”

  “军器监,是臣就任,开了回易之后,来自民间的各项活计,也开始接,前段时间各民间的工坊的下的单子,都被流民给做完了,这些工坊又追加了不少。”

  “流民做工,军器监收各种工坊的单子,收钱也收粮,这笔钱粮,却是在都是百姓血汗,臣觉得拿着扎手,就过账到了工赈监。”

  军器监不仅仅有朝廷的单子,还有民间的各样单子,特别是在金兵退后,汴河、惠民河漕运再开,大批的订单积压在了民间工坊手中,

  他们找到汴京最大的工坊头子李纲,把单子匀了一些给军器监。

  而且往年河水冰封,到了快开春的时候,都是如此。并非今年特殊,而且往年军器监其实也吃不了太多,今年有了工赈监,顺利了许多许多。

  也不是哪个工坊,哪个员外,都有一车一车的铜钱给军器监。所以,有的给粮,有的给银子,也有以物易物。

  孙博哐的跪了下来说道:“陛下,臣冤枉啊!臣领工赈监这十几天来,战战兢兢,未曾有半分的懈怠,李少卿跟臣交割的钱粮,臣都送到了黄河岸上的筑堤工地上,未曾敢有半点克扣啊!”

  孙博有点误会赵桓的意思了,前面吴敏和李擢因为什么死的?

  民间众说纷纭,三司会审,也是三缄其口。

  不过所有汴京人都知道,从吴敏府上一车一车的往外拉铜钱,拉了十几天才拉完!

  所以汴京人都说吴敏乃是硕鼠,因贪腐而获罪。

  主审官们当然不敢乱哔哔,吴敏是意图谋逆的死罪!

  三司的主审官们,为什么不愿意多说什么?

  这是因为赵桓下了封口令,因此赵桓还在重臣心中刷了一波仁君的声望。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