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章 泉州询事_大宋燕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系,有事能及时获取黄大人的支持,另外可先请黄大人协调各地官窑,加紧烧制瓷器,日夜赶工,能烧多少烧多少,还有要把大肆收购丝绸布匹的消息广为传播,以期开春之后,广种桑树,多养蚕吐丝织绸,五十艘船很庞大,要想装满难度极大,不提前布置,恐怕完不成任务。

  之后,杨丛义买了一匹快马,带上回易督造处的造船文书,直奔泉州而去。

  每天骑行超过六个时辰,半个月后,杨丛义终于到达泉州,这个大宋现在最大最繁华的港口城市。

  一进泉州城内,杨丛义就被大街两旁无数的店铺所吸引,各种货物玲琅满目,有些明显不是大宋出产的物品,粗略一看,就能发现不少外国的东西,街上还能见到头上缠黑巾的阿拉伯人,这对杨丛义的吸引力很大,既然要远洋回易,那就走远一点,走到中东去,走到北非去,这里有阿拉伯人,找几个人一起上路,沟通就不存在问题。

  杨丛义看了几眼街上的货物,便催马赶到泉州市舶司。

  来到市舶司衙门外,杨丛义表明身份后,即被带进去。

  大厅内。

  一官员与杨丛义相对而坐,手托茶杯,道一声“请”。

  杨丛义托着茶杯也道一声“请”。

  两人各自喝过杯中茶后,将茶杯放下。

  那官员道:“不知杨副使到市舶司来,所为何事?”

  杨丛义道:“严大人,朝廷要远洋回易,我负责督造,受黄大人所托,来市舶司了解一下,每年有多少外国客商来泉州贸易,交易数额大约是多少,也好为回易之事,做好准备。”

  严大人回道:“外国客商每年成百上千,高丽的,倭国的,安南的,三佛齐国的,天竺一带,甚至更远的黑衣大食也有,当然多数是高丽和倭国,安南和三佛齐国的也不少,天竺和黑衣大食的客商比较少。至于交易数额,当在七八百万贯左右。”

  杨丛义又问道:“不知道大宋出海的商人,都往哪个方向?贸易几何?”

  严大人回道:“大宋出海较少,多以高丽倭国为主,下南洋的也有,但人数较少,每年交易数额不低于三百万贯。”

  杨丛义道谢:“多谢严大人。”

  严大人回道:“杨副使不必客气。”

  杨丛义又问道:“不知泉州港,最大能停靠多大的船只,两千料大船能停靠多少?”

  严大人回道:“最大多大不好说,四千料大船以前在泉州港是停靠过的,现在常见的大船是两千料、三千料,三千料大船停靠泉州港,满载货物能安全出港。至于能停靠多少大船,尚未统计,大船能停泊的港口有十一个,每个港口至少都能停靠十几艘,想来停靠百艘应该不成问题。”

  杨丛义道:“如此便好。这次朝廷要做回易,准备组建五十艘两千料大船的船队,到时候港口之事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