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六十七章 甲申天变之日、同样的方式、不同的人_崇祯八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了差不多六七万两之多,这点银子对于太仓来说,也不算多大的事。

  在取得了马尼拉第二次大捷的消息传回国内不久,一件令所有人,尤其是朱由检感到意外的事情发生了。

  靖海伯郑芝龙上表皇帝,自请举家迁至京城定居。

  在接到郑芝龙的表章后,朱由检御览毕,差人将表章送到了内阁,让阁臣们就此事进行商讨,之后阁臣们一直认定,郑芝龙此举大概率并非试探皇帝的心思,观其表中之言,的确是自愿来到皇帝眼皮底下生活。

  因为郑芝龙害怕了。

  “昆仑号”“裂天号”“补天号”的相继问世,并且在第一次实战中就展现出来的巨大威力,不单是让世界震撼,也让郑芝龙感到了由衷的恐惧。

  新问世的巨舰只配备给了北海舰队,这充分说明了皇帝及朝廷防范郑家之意,依照这几艘新舰所表现出来的实力,一旦皇帝要寻个借口拿郑家开刀,郑家舰船虽多,但最终也难保现有的势力范围,而假如新舰在随后的几年里继续建造,将来会对郑家形成压倒性的优势,到那个时候,郑家不仅是保不保得住现有利益的问题,甚至极有可能被连锅端掉。

  郑芝龙在接获马尼拉海战的详情后,经过一夜思考后,果断的做出了北迁的决定,他相信,以皇帝多年来的仁慈作风,只要同意他北迁,那他们郑家现有的荣华富贵肯定能得以保全。

  在原本的历史中,清政府因为对郑家实力的忌惮,强行要求郑芝龙搬至京城居住,以便可以就近监控与他,防止郑家在东南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而郑芝龙在满清并没有什么海上力量的情况下,居然不顾家人的一致反对,答应了清政府的命令,结果最后落个身死人灭的悲惨下场。

  有才无志,这句话在郑芝龙身上再次得以验证。

  不过换一个角度来说,他上表自请北迁也可以说是有自知之明,尽管朱由检向来仁慈,甚至被诟病手段偏软,但在北海舰队实力骤增之后,难免会在群臣的建议下,考虑削减郑家在东南沿海的势力,而一旦他做出这个决定,具体实施起来的时候,在有心人的操纵下,最后郑家落个什么样的下场还真是难说。

  有些事情一旦发生,就算朱由检是皇帝也不能做到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在与众臣达成一致后,朱由检决定接受郑芝龙的“请降”之举,准其择日北上京城,并将其靖海伯之位晋升为靖海侯,在京师西城择地为其建造靖海侯府,当然了,所需费用由郑芝龙自己负担。

  在处理完这次小小的意外事情之后,朱由检把目光转向了已经被押解至京师,关在锦衣卫诏狱里的李自成和刘宗敏。

  这两人死肯定是必死,但怎么个死法,朱由检考虑了很多种方式,经过再三考虑后,朱由检终于下达了旨意。

  崇祯十七年农历三月十八日,公元一六四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刘宗敏于闹市凌迟,李自成被锦衣卫解至景山后,将其吊死在了歪脖子槐树之上。

  这一天,就是历史上的甲申天变、崇祯帝殉国之日。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