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二章 鼎沸_红色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对!就是抢新出的《未名湖畔》!

  只要新出的《未名湖畔》刚抱出大楼,这帮人就扑过去抢上一本,飞也似地朝电话亭奔去,一要通电话,必以最快的速度诵读起来大国崛起》的内容来,而电话那边一准不是在办公室,而是在排版室,且听筒边一准儿不是人耳,而是大大的扩音器,扩音器边,必有四五个人拿笔伏案,快速的追记着,如此隆而重之,不为别的,只为在最短的时间,把那篇《大国崛起》全须全尾地记下来,印在自己的报纸、杂志上。

  …,

  正是有了这全国各地远道而来的信息传播者们,以及那瞬息万里的广播电台,《大国崛起》几乎以最短的时间,烧遍共和国。当然,《大国崛起》之所以能产生如此轰动性,媒体传播者的作用还是其次,最主要的还是其内容、形式,文辞,实在是太有吸引力和挑战性了,更兼之这会儿正处在七十年代最龗后一年,也是浩劫刚结束的第三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第一年,于思想界和文艺界而言,无疑是“文艺复兴”的头一年,全社会都处在思想苍白,内心迷茫的转型期,《大国崛起》于此时应运而生,无异于清末严复作《天演论》,有点开天辟地的味道。

  共和国浩劫十年,几乎也封闭了十年,寻常共和国人民不说能收听外国消息,见闻世龗界变迁,便是连世上有哪几个重要国家存在,怕也是懵懂无知的,而此时《大国崛起》一出,几乎是领着全体国民一起开眼看世龗界,不只看世龗界的现在,还回忆过去,展望未来,尤其是一篇篇雄文,介绍他国如何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叱咤风云,引领世龗界,而这种文体通过无线电波传出,再由收音机接受,直若最精彩的小说评书一般,传至乡间阡陌,就连那白发垂髫,抱了碗,蹲在门槛上,谈的也是大国,说的也是崛起。

  一时间,整个共和国几乎就剩了一种声音,吐出两个汉字,那就是直上云霄,充塞天地的“崛起!!!”。

  细细说来,便连薛向也被自己营造出的风潮吓住了,虽然他曾经历过三篇文章倾社稷,换乾坤,可那到底只在高层,寻常百姓云里雾里,哪里知龗道有这些许玄机,是以,就连薛某人这始作俑者也不觉得如何震撼。可这次风潮一起,简直就是四海翻腾,天下鼎沸,现下,薛某人简直就不敢出门了,他倒不是怕楼下蹲守的那帮新闻工作者围堵,毕竟这会儿还不是后世的网络时代,人肉搜索发达,时下,读者只知龗道《大国崛起》出自京大校刊,乃是笔名为求是的家伙主撰,至于求是是何人,谁又何从得知?

  是以,薛老三现下有点锦衣夜行的意思,可再是夜行,也难免有光亮,让人瞅见他这身锦衣。薛老三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