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秦始皇的生涯和事业35_雪淞散文随笔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马的步子合拍。马匹一旦拉车上了轨道,就不由自主地发生“自激振荡”,不能不飞快奔跑。到了下一车站,马儿就可以逐渐减慢速度并停下来。换上另一匹吃饱休息好的马,继续飞驰前进。这样就可以达到很快的速度。由于使用轨道,摩擦力大大减小,所以马也可以一次拉很多货物。专家认为这是一种最节省地使用马力,效率极高的方法。速度至少一昼夜六百公里。由于马拉车在木轨上飞驰,故称之为“驰道”。历史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建设驰道,依此看,他竟然在2200年以前就已经在全国修建了一个“铁路网”。

  对于秦始皇的车同轨各说不一。一些人解释为车轮子的距离必须相同,这虽然符合字义,却也难以解释。现代公路上,各种不同类型的汽车轮子间距各不相同,照样行驶。为什么秦朝的“公路”上必须使用相同的车轮间距呢?现在发现秦始皇的“铁路”,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因为轮距要适合轨距。

  当时我国广袤的土地上到处都是森林,有良好的木材,这就为修建“铁路”提供了物质条件。如有损坏,随时随地可以取得木材修复,这是秦朝“铁路”网的物质条件。

  秦朝时的车子,其轮子非常奇特,对照秦朝的“铁路”,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车轮的这种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随时进入“铁路”飞驰。

  秦驰道宽五十步,非常宽。有人认为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车子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上铁路,也可以随时由铁路上公路。

  问题是秦国的铁路网后来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

  专家认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汉朝皇帝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御车配备颜色相同的马,许多将相只能坐牛车。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被废弛了。而没有车子在上面跑的铁路,反而阻碍了交通,所以秦始皇的“铁路”,有的在战争中被毁,其余的绝大部分也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汉朝的经济到了很久以后才复苏,又长期实行无为而治,所以一直没有劳师动众重修“铁路”。加上秦朝的驰道也太宽了,因此在后来经济复苏中,许多道路被开垦为耕地,变窄了,甚至完全不复存在了。再者,秦朝的“铁路”显然是用于长途运输的,而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

  灵渠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加强交通运输,在广西桂林兴安这片土地上开凿了世界水利史上第一条34公里长等高线人工运河——灵渠。灵渠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