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93章:采掘地热能_超级科技巨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后手把手教三哥怎么去科学合理的运营。

  高铁的金字招牌虽好,但和国家大西北全面改造战略计划相比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况且在此之前本子国先在三哥这里砸了招牌,若是兔子的高铁也在这里出问题,那就只能赖三哥自己了烂泥巴扶不上墙,基建狂魔都带不动的猪队友。

  ……

  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北部中段线。

  在一处户外考察营地,黎川这是第三次来到藏区高原,第二次与地质学专家刘晃老院士见面实地研讨,相比较之前来高原地区的不适宜,这一次黎川再次踏上世界屋脊的时候,对高原反应的适应力已经比之前好多了。

  此时,他和刘晃老院士站在户外,双方都是遥看前方宏伟的喜马拉雅山脉,黎川手里拿着一张绘图,而刘老院士在图纸上指这点那又示意遥指远方进行实地对应,双方都在交流。

  “小川,我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你要选择在地震多发带汲取地热能呢?”刘晃不解的问道。其中的“南汽北送”工程里,最核心的就是超级风洞。

  按照原初既定好的工程计划,是要在喜马拉雅山脉中、上、北三段线开凿5176个超级风洞隧道,而每一个超级风洞内都需要一个巨大的抽气涡扇,就像航空发动机的原理一样把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水汽吸入超级风洞,这需要强劲的涡扇动力,而且除了维护期间其余时间都是要夜以继日的工作。

  也就意味着五千多个超级风洞都需要强大的能源支持才能维持运转,而能源从哪里来?单靠现在已有的能源,根本分不出额外的能源来支持近四千个超级风洞的运作,这几乎是一个能源无底洞。

  最佳的解决办法毫无疑问是核聚变能源,可问题是地球上的氦三几乎可以忽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那得要去月球上开采提炼才行,黎川也确实已经开始准备自己的私人空间计划了。

  但时间上显然不允许。

  要是用核聚变能源,那么又得新增空间计划,登月,在月球建立提炼厂,这又得花多少时间?显然,远水不能解近渴,即便黎川等得起国家等不起啊,国际环境不也一定会给你充足的时间安逸发展的。

  所以,解决超级风洞的能源持续消耗,当下最有效且可执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利用地热能源,这也是另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

  华盛科技掌握一系列先进智能掘进技术已经无比成熟,只需要把设备造出来就能立刻投入进去。

  这也是在工程计划的筹备当中写了进去,采掘地热能不难理解,而让刘晃老院士感到不解的是,黎川居然要选择在地震多发地采掘地热能,实在匪夷所思,正常情况应该避开才对。

  “刘老,我们的采掘地点不管再怎么规避大陆板块挤压带来的地壳运动都是必须要直面的问题,这是采掘地热能不可避免的。”黎川缓缓说道。

  华夏大地的西部地区是地震多发带,造成今天所能见到的地质构造的力量便是来自印度洋板块的冲撞,这也是川区、藏区、疆区多地震的主要原因。

  次大陆过去曾经位于南半球,因为板块运动而从泛古大陆断裂游离出来,从南半球一直往北冲,最后在5000多万年前终于撞上了亚欧大陆板块,从而造就了被成为第三极的青藏高原。

  直到今天印度洋板块依旧在向北持续推挤,而喜马拉雅山脉因此还在继续长高,相关的地震带也继续活跃着。

  “既然躲不过去,那就索性不要躲了,提高设备的抗力性。”黎川如是说道:“我之所以选择在地震活跃带采掘地热能,是顺带让地热发电设备送入地底的时候,附带送一套地感设备和计算机下去。”

  “地震是板块之间越挤越紧的结果,是能量的持续性积蓄,当积蓄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以地震的方式向外界释放出来。我们要汲取的地热能在一万米以下的地底,借助卫星遥测和地底设备的数据采集,实况分析可以做到提前预测地震的发生,若是能提前五到十分钟精准预测,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就能拯救成千上万人的性命。”

  ……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