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千五百六十七章 有多厉害_我就是太平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才上课狂放心灵鸡汤,这一个却是很现实,冷冷的各种数字。

  右侧的大显示器上播放着漫画,是很简单的黄底和几笔勾勒的小人图。

  “经济是分阶段的。

  第一阶段,人们意识到“无形之手”的存在。控制经济是很难的事,各国领导人都在为此烦恼。在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出版,提出观念政府其实什么都不用做,是最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如果A把东西卖这个价钱,占据了市场。B想做同样的生意,要么就降价,要么就让东西的品质变好才行。如此一来,消费者就会收益,东西也会越来越好,商人同时也能保护自己的利益,国家整体就会变得富裕。

  第二个阶段,人们意识到了“节约悖论”。无论经济环境是好是坏,存钱总能让自己变得安全一点。但后来人们意识到如果每个人都不花钱,那么金钱流通就会减少,工作岗位就会减少,最后政府税收就会减少,出现大量失业。有一个叫做凯恩的人提出应该银行应该减税,让资金回流到市场上,同时政府应该进行各种投资,增加工作岗位。这样一来钱流通后东西越来越多,政府的钱也就越来越多。

  第三个阶段,“菲利普斯曲线”出现。有一个叫做菲利普斯的人,他爱养鳄鱼,同时也是经济学家。他发现只要产品不停的出现,工作岗位很多,通货膨胀就会出现,但失业的人少。如果控制住了物价,通货膨胀就消失,但反之失业率就会上涨。所以政府可以通过菲利普斯曲线宏观调控,只要能增加工作岗位,政府允许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

  但是呢?政府没想到人们也能看到这条曲线!所以后来出了事,哪怕是经济萎靡不振的时候,人们工资低,也要求提工资,卖东西的人会继续卖贵,通货膨胀持续增强,失业率也同时增强,菲利普斯曲线不成立,经济就会到非常危险的地步……

  第四个阶段,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出现。这时候各国政府为了保护自己,开始闭关锁国,生产能生产的所有东西,控制分配。但李嘉图提出一个概念,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强项,可以生产自己拿手的东西,然后出口赚别人赚不到的钱。李嘉图靠着这个理念,说服许多国家开始全球贸易……

  但这样问题又出现了!

  如果全球贸易开启,那么政府就没办法掌控国内的资金!

  当欧州银行打算降低利率,让钱投入市场,美国银行可能就会加息,使得这笔钱离开,如果离开了,美国的欧元储备就会增加,欧元会贬值,欧洲富人因为害怕会加速离开……

  这就是第五个阶段,三元悖论!那就是政府不可能同时兼顾货币独立性、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

  这五个阶段都有一个对手,那就是理性选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