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3探亲,第三块大饼_此山乃我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说不定就能成了,交流是很重要的。

  赵蛮就知道她好这一口,不过还是摇摇头,粉碎了她的期盼:“没有。就只有这些了。”

  余淼淼有些失望,杨渊见他们说的起劲,终于回过神来,正好听到余淼淼的上一句话。

  道:“在地里刨食的也大多是穷苦百姓,他们最多就是在田间地头交换几句意见,就算是有经验也不能文绉绉的说出来,也没有办法传播出去,所以农书不多,著书立说的也是衣食无忧,兴趣所致至田间探访所整理的。”

  简言之,这个行业大都是穷鬼,没钱没能力,也没有牵头人和支持者,可以领导像别的行业那样交流。

  余淼淼闻言,也只能点点头,叹息:“三哥说的是。”

  在农事上,唯一的交流方式,就是有人有了发明创造或是发现了新式农作物,经过当地官府,上奏朝廷,再由朝廷筛选气候、地理环境相似的地方进行推广。

  农民这个职业,其他行业还真不一样,农虽然拍在第二位,但是大多数时候地位却并不是第二高的。

  不得不承认,精英能够更快的推动行业的进步,古代农民几千年来种地也没有像别的行业一样,玩出花样来,中规中矩的,不断为了省力而缓慢的前进。

  在农业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偶尔有几朵浪花,也不是农民翻起来的。比如工艺葫芦,是那些玩葫芦的士阶层,比如养花、嫁接,也都是士这一阶层玩物丧志的产物。

  杨渊也一直好奇,余淼淼为什么会喜欢种地,还弄的花样挺多,真是奇特的爱好,不过见她捣鼓的花样还挺多,他就得了一只漂亮的葫芦,杨渊也觉得与有荣焉。

  余淼淼沉默了一会,没有提农事了,想要把农事变成像手工业一样发展,显然,是不可能的。

  她继续说前面的话题:“这样的交流会还是不够,要是这些能够跟书院一样,有专门的老师教,肯定更加热闹。”

  说到这,她目光一亮,一扫刚才的黯然:“要是工钱开的够多,保证手艺师父们的待遇,他们会不会也愿意专门教导学生呢?反正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学生多了,也能选些好苗子出来,让他们收徒弟,传承衣钵,教学相长比闭门造车好得多。”

  赵蛮从不将余淼淼的话当成玩笑话,沉吟了一会,他觉得此事可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是此时时间不足,还没有想的更多,依旧严肃的道:“可以去试试。”

  只要师父教入了门,后面的就在于个人了,再多请一些各地的师父,融汇其所长,见识的多了,进步也是顺其自然的事情。

  余淼淼也知道现在“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观念一时半会是改不过来的,就是在现代社会也有这样的想法呢,她那个药水作坊,也是自己掌握着技术。

  她盯着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