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88章 名士榜第一(求全订)_从白鹿原开始的诸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项,真正的考试内容是时务策五道。”

  “治国理政,诗赋有什么用!”

  “真正有用的还是时务策……”

  周遭的贡生和生徒们,叽叽喳喳的小声议论。

  白贵的扬名太快了,快到他们都还没有来得及打听白贵的籍贯,他的名声已经传遍了长安上下,不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应试的考生哪一个没听过白贵。

  他们对白贵的才学是实打实佩服的,但徒然出名,难免少不了一些疑惑、质问之声。

  “杜佑在《通典·选举》中说:‘开元天宝之中,一岁贡举,凡有数千。’这只是贡举,还不论从长安各学馆中的生徒……”

  “比当初在长安府考府试的时候,还要壮观得多。”

  白贵回首望了一眼,心生感慨。

  他亦听到了一些贡举和生徒的关于他的小声谈论,不过很正常,预列名士之中属他此时最出名,不讨论他讨论别的人才是奇事。

  钟鸣。

  贡院大门打开。

  白贵稳步入内,不慌不躁。

  报考进士科的人数,此次常科大概有一千三百多人,是贡院中仅次于明经科的报考人数,蔚为壮观。

  不过因为他是预列知名之士中的第一人。

  享受了“提坐堂号”。

  此间是贡院的公堂,备上了考桌条凳,总共只有不到七十多名报选进士科的考生入内作答。

  休看只有不到七十名,可历来进士科中录取的人数,这里面至少占了三成以上。

  “那应该就是吏部天官宋璟了吧?”

  “与杜如晦、房玄龄、姚崇并列为唐代四大名相……”

  白贵放下考篮,坐在条凳上,抬头看了一眼公堂端坐的人物,当先就望见一个紫袍打扮的中年儒生,面容严酷,留着七寸长髯,眸色冷淡。

  景云年间的吏部尚书就是宋璟。

  他又朝着旁边望去,又见到一面容和蔼,与宋璟打扮差不多的紫袍官员。

  是礼部尚书贾曾。

  唐代,三品以上着紫袍。

  长安集市上早就有偷偷贩卖当朝权贵的画像,白贵也买了一份,古人虽说讲究画画写意,但写实的画不见得差,他略加猜测,就认出来了两人身份。

  一个是吏部尚书天官,掌铨选之事,另一个是礼部尚书大宗伯,掌办理学校、科举之事。

  由两位宰相主考,极为合理。

  唐代的科举考试并不规范,礼部为主场,往往政事堂会派遣官员督促或者同样当主考官监考。

  宋璟性格是比较霸道的,且和李唐皇室交好,曾力荐让太平公主前往东都,免于后宫干预。

  故此宋璟和李隆基这个太子关系亲厚。

  事实也是如此,李隆基登基后,开元盛世就有宋璟这个宰相的功劳。

  所以白贵在说两首青词能否让吏部天官温卷,而不是礼部大宗伯温卷,原因就在于此,贾曾虽是礼部大宗伯,但在进士科的评定上,权力不一定有宋璟厉害。

  并且他知道历史,李隆基取得了最后胜利,那肯定是毫不意外的押宝李隆基。

  虽说后来贾曾仍然位极人臣,他和太平公主没太大牵扯,但这件事与白贵无关。他投递给宋璟,让宋璟温卷,相当于投靠了李隆基这一股势力。

  一种给李隆基的表态,站队!

  “这位就是白美和?”

  “听说他的书法让可大(钟绍京的字)爱不释手,金仙公主让他品鉴白美和写的诗词,他可倒好,将这诗词收了起来……”

  “这几日,金仙公主跑到圣人那里告了几次状。”

  (圣人,唐时皇帝的称谓)

  贾曾笑着说道。

  他也感知到了白贵的目光,不过他并不知道白贵曾经拜托李隆基让宋璟这个吏部天官温卷,这只是一句暗示的话,打着机锋。白贵的两首青词亦在李隆基那里,没直接给宋璟,但手抄本,政事堂的宰相们还是都有的,不曾缺漏。

  “可大最喜好书法,他有王献之、王羲之、虞世南真迹数百卷,见到白美和这自成一家的书法不可能不见猎心喜……”

  “不过估计可大摘抄临摹过后,就会还给金仙公主。”

  “毕竟这是写金仙公主的诗词,他不好擅自留下。”

  宋璟慢吞吞的说道。

  求一下月票……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