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九章 好消息、坏消息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担心被当地野人抓去吃了,担心筑城失败,熬不过第一个冬天。

  现在看来,一切都是想多了。

  “公司”的安排井井有条,筑城的准备很充分,已经和当地的野人...靺鞨人打好了关系,如今寨子已经顺利扎好,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开始扩建。

  大家的住宿条件还算可以,饮食更不用说,寨子附近有淡水水源,而每顿都有海产吃,这段时间以来,吃大螃蟹吃得大家居然有些腻了。

  同样是靠海吃海,在家乡,哪能如此这般吃大螃蟹吃到腻!

  看着这片宛若世外桃源的海湾,看着正在扩大的寨子,看着忙碌的“公司员工”,还有满载各类当地特产而回的小船,许多人欢欣鼓舞。

  他们琢磨着先等一等,等到大家平安度过今年的寒冬,待到来年,就要写信回家乡,把好消息告诉亲朋好友,让不甘于饱一顿饿一顿的人来海参崴闯一闯。

  大家都是目不识丁,当然不会写信,不过“公司”有文书,可以免费为大家写信,然后船队返航时将信带回去,送到亲人手中。

  “公司”说了,欢迎大家踊跃参加拓荒,一起建设海参崴,在这片新天地闯荡,只要有手有脚,来到这里,就不愁养不活自己。

  别的不说,就是重操旧业打渔,也比在家乡好,在海参崴做渔民,为定居的人们提供食物,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在这海湾里,除了有海参,还有海鱼、海蟹,捕鱼有“渔场”,捕蟹也有“蟹场”,具体的渔场、蟹场位置,外来者当然不知道,但有当地靺鞨渔民的引领,这不是问题。

  譬如捕蟹,如今捕蟹队能满载而归,正是有了当地渔民的帮助,而实际上捕蟹的最好季节是在秋天,那时的海蟹,又大又肥,蟹黄也够,味道最美。

  至于其他的海产,就更不用说了,许多人对于海参崴城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一边吃着大海蟹,一边看着海景,心情愈好起来。

  海面上,停泊着数艘大海船,因为栈桥还没修好,所以吃水较深的海船无法靠岸,人员、物资往来只能靠小船“摆渡”。

  而现在,就有许多小船往来于大海船和岸边临时码头,宛若忙碌的蚂蚁,不停的搬运货物。

  又有数艘小船,从对面海岸驶来,横渡海湾,往这边而来,看样子,是暂住靺鞨人村落的几位驵主回来了。

  。。。。。。

  海参崴(寨)议事厅,酒劲未散的卢勿吉打量着四周,赞许的点点头,施工队的施工进度不错,让他很满意。

  见着谢文定正在看货单,卢勿吉笑道:“莫急,风信至少要后日才到。”

  “等到明日现货单不对,那就晚了。”谢文定答道,视线不离货单。

  “嘿嘿,你就算是现在现货单不对,也晚了,如今北风风信好不容易要来了,你总不能让船队在这里等补货吧?”

  “理是这么个理,但态度要端正.....老卢,你酒喝多了啊,这可不好,万一失足坠海呛水,可不是闹着玩的。”

  卢勿吉笑着摇摇头,坐在一旁:“放心,此次决计不会少了进货,毕竟我在去年秋天和对方约定的数量,如今对方可都是额完成的。”

  “别的不说,一筐一筐的海参,运到长安,那得卖出什么价来。”

  “老卢,消息呢?”谢文定忽然问,卢勿吉闻言又笑:“消息?那要听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你又来了,这毛病可不好。”

  “老规矩嘛,消息分好坏,你想先听哪个?”

  “坏消息。”谢文定答道。

  “坏消息....那就是年初的时候,高句丽那边,召集各靺鞨部落出兵,至于接下来要对哪里用兵,这里的部落大人就不知道了。”

  “召集靺鞨部落出兵....”谢文定喃喃着,面色变得凝重起来:“高句丽要是打百济、新罗,犯不着让北地的靺鞨各部出兵助战,所以....”

  想到这里,他脱口而出:“莫非高句丽要进犯辽西?!”

  随后又道:“这算什么坏消息?市舶司正愁没借口呢!”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