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四十二章 代价(续)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越往后,出问题的概率就越大。

  只要中枢出了幺蛾子,节度使失控是必然。

  为什么中枢会出幺蛾子?因为皇帝也会犯错。

  开元盛世前期,得天子宠幸、兼任数个节度使职务的王忠嗣,是皇帝李隆基的养子,自幼长于皇宫,深得信任,却因为奸相李林甫作梗,污其试图和太子发动宫变,被本来就猜忌太子的李隆基疏远,最后郁郁而终。

  李隆基觉得从小养大的养子王忠嗣靠不住,但却对胡人安禄山青睐有加,毕竟这位胖胖的,憨憨的,一看就是好人不是?

  后果么。。。

  “陛下,微臣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是想建言....”

  “够了!”

  宇文温摆了摆手,制止杨济说下去。

  对方接下来要说的,他明白,但一个臣子说出这种内容,不合适,如果对方奉行明哲保身,就不该说,说了,只会后患无穷。

  那么对方想说的是什么?宇文温知道。

  陛下英明神武,却不能保证子孙个个如此,到时候出了昏君,驭下失了分寸,导致边疆大吏失控,那么另一种安史之乱,是迟早会发生的。

  所以,不如趁着现在将制度建设好,在确保一定行政效率的同时,堵住边疆大吏做大的制度漏洞,日后即便子孙昏了头,有制度限制,好歹不会酿成大祸。

  所以,借鉴明代的三使司制度,可行。

  这种话,明摆着说皇帝总会有不肖子孙,所以为了防止儿孙败家,赶紧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把地方官文武分途的制度建设好,为此,付出财政负担加重的代价也值得。

  道理没错,但忠言逆耳,不要说皇帝,就是寻常人家,被别人说自己子孙迟早要败家,大部分人心里都会有芥蒂。

  寻常人家,心里有芥蒂大不了少来往,可皇帝对某个臣子有芥蒂,这臣子的前途可就堪忧了。

  杨济应该知道这一点,却依旧选择劝谏,宇文温决定还是不让对方说出来。

  他不想让杨济落个口实,日后自己老了愈发多疑,便有了猜忌杨济的理由。

  天子身处权力巅峰,是一个孤家寡人,好不容易能有个真心朋友,必须珍惜。

  “奇怪,朕忽然想起来,确实说过‘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就不是问题’。”宇文温笑起来,又喝了一杯茶,“只是,地方行政机构相互掣肘,必然导致行政效率下降...”

  “文武分途若操作不当,变成“文贵武贱”,变成宁可削弱军队战斗力,也要防止武将做大的赵宋范儿,那可如何是好?”

  “对此,你有何好建议?”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