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六十四章 千里之行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胶制作成橡胶球,进行各类比赛活动。

  生橡胶和生杜仲一样,虽然有弹性,但弹性较弱,常温下胶体相对较硬,遇热则变软,遇冷则变硬且脆,耐磨性也不是很好。

  生杜仲胶要经过名为“硫化”的工艺处理,变成熟胶,如此处理过后,常温下弹性明显增加,耐磨性能好,不会因为暴晒变软,也不会因为稍微遇冷而变得硬邦邦。

  橡胶也是如此,从美洲运回来的橡胶是生橡胶,用“硫化”工艺处理后,就是硫化橡胶(熟橡胶),性能比杜仲胶还要好些。

  现在这种草鞋,之所以用橡胶(杜仲胶)做鞋底,却依旧用草绳做鞋鼻、鞋耳,是考虑到现实:全由橡胶做成的胶凉鞋,鞋鼻、鞋耳还是不够软,会磨脚。

  其次,在多次长时间试穿实验中,实验人员发现鞋鼻、鞋耳与鞋底的连接处容易断,一旦断了,就很难补上,于是一双鞋就废了。

  所以,为了保证新式凉鞋的适用性,以橡胶(杜仲胶)做鞋底,然后留有孔,方便以草绳编织鞋鼻、鞋耳,再与鞋底连接。

  这么一来,一旦草绳断了,那么士兵们可以就地取材,现编草绳来做一个新的鞋鼻、鞋耳,这双鞋依旧能穿。

  同理,用麻绳或者布条、皮条来做鞋鼻、鞋耳也是可以的。

  橡胶进入中原的时间很短,但是中原的杜仲胶产业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所以当橡胶来到中原后,一系列的加工工艺(包括硫化)都能用在橡胶上。

  于是,橡胶底的草鞋很快出现了。

  但是,新式鞋子的种类不止这一种。

  有橡胶底的帆布鞋,有橡胶底的棉布鞋,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地区。

  胶底帆布鞋有鞋面,可以将脚掌连同脚踝一起保护起来,那么士兵们翻山越岭时,走在到处都是石子、荆棘的山林中,脚踝以下部位就不容易被划伤、擦伤。

  千里之行,才有了保障。

  所以,胶底帆布鞋将会是朝廷大规模在军中推广的军鞋,有不同尺寸,以便适合不同士兵的脚掌。

  到了冬天,若在冬天不是太冷的南方,士兵们穿厚袜子后再穿胶底帆布鞋,就能确保脚掌保暖。

  若是在北方,那就要穿胶底棉鞋、棉靴。

  宇文温光着脚,拿着胶底草鞋说:“朝廷,不能做到每个士兵都有一匹马代步,但至少要做到每个士兵都有质量可靠的鞋子、袜子穿,夏天、冬天都有,还有备用鞋,有多几双袜子轮换着穿。”

  “军队是国家的基石,而士兵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护好士兵的双脚,他们才能行军千里,才能翻山越岭进行迂回,军队的战斗力才有保障。”

  “大家都是带兵多年的宿将,应该知道军令如山,军队行军必须克期抵达,那么,即便是下大雨,也得向目的地赶,风雨无阻。”

  “于是问题来了:夏天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