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七十八章 问题(续)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故齐时,六镇勋贵和山东士族之间的纠葛,到底是怎么回事?”

  又是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齐国已经亡了,关心这种问题有意义么?

  刘桃枝如是想,不过当今天下局势,周国的地盘大部就是当年齐国的地盘,他琢磨着莫非这位是在担心周国重蹈齐国覆辙?

  你又不是皇帝或者丞相,关心这种事做什么?

  “刘老汉看来似乎是需要时间回忆?”

  “郎君问的问题,老朽区区...”

  “少来这套,三个问题必须答出两个,还得让本公满意,否则你就去死!”

  “郎君的意思,老朽至少答出两个就能活命?”

  “生不如死!三个全答得让本公满意,你就苟延残喘吧!”

  宇文温懒得啰嗦,他可不是乡学书生有问题请教先生,如今自己是拿刀的,刘桃枝就是块摆在砧板上的肉,这一点可不能弄混了。

  “不知第三个问题是?”

  “山东高门世家,虚实如何。”

  你脑子有问题吧!

  刘桃枝真的想这么反问,宇文温的三个问题真是不知所谓,他只觉得对方有些分不清轻重缓急,一个连糠都吃不饱的人,却在纠结今日是吃山珍还是海味,莫非是饿昏头了?

  隋、周两国对峙,周国能不能获胜是一个问题,周国日后是不是宇文氏的还两说,局势如此混乱,你却在担心勋贵和山东士族之间如何平衡的问题,这问题和你有关系么?

  不过是个穷途末路的宗室,区区巴州刺史...

  刺史!

  想到这里,刘桃枝不由得想起当年的一幕幕来:那个时候,那一位,也不过是区区刺史啊...

  那年,高欢手握朝廷大权之际,一位同样是出身六镇的军户——宇文泰,不过是区区夏州刺史罢了,作为关中大行台贺拔岳的部下,和丞相高欢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结果这位宇文黑獭竟然占据关中,和高欢分庭抗礼,随后的宇文周和高齐对峙多年,最后是宇文泰的儿子宇文邕,把高欢的孙子高纬击败,一统长江以北。

  刘桃枝想到这里,看着面前这位宇文氏,不由得惊疑不定,他不知道此人是脑子有问题,还是所图甚大。

  “莫要看了,本公不会被你感动的。”宇文温面无表情,“三个问题,答得好活命,答不好就死,没什么疑问吧?”

  “郎君,这些问题,可不是只言片语就能说清楚的。”

  “本公知道,所以会准备好问卷。”

  “问卷?”

  “对,要问的问题,本公会一条条列出来,对着回答就行了,你不会说自己不识字、不会写字吧?”

  “老朽确实不太通文笔。”

  “无妨,会有专人念给你听,然后做笔录,三个问题,你自己细细想过,三日后本公会派人过来提问并记录。”

  “郎君为何要问这三个问题?”

  “方才说过了,闲来无事”

  宇文温对刘桃枝没什么怨念,也没打算从他身上问出诸如“邺枭在山南的据点有哪些”、“齐国灭亡时是不是有什么宝藏藏在哪里”等,唯一觉得有点价值的,就是刚才那三个问题。

  杨丽华把李圆通放回去了,同时还写了一封信给其父杨坚,想来对方不会再派人过来送死,邺枭什么的,不过是疥癞之患。

  以这年头的户籍管理水平,要完全杜绝他国细作潜入国内是妄想,杀了一批还会有一批,所以头目刘桃枝的口供,有没有都无所谓。

  从这个角度来看,刘桃枝就是个鸡肋,留之无用弃之可惜,所以宇文温换了个角度,要废物利用,作为高欢的仆人,作为高氏皇帝的御用刽子手,刘桃枝经历过的事情可不少,所以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东西。

  齐国当年面临的问题,周国如今也同样会遇到,如果能够听听亲历者刘桃枝的讲解,多少都能有些帮助。

  “看来刘老汉是没异议了,三日后就开始。”

  “郎君,那...那个人呢?”

  “你父子二人的事情,与我何干?”宇文温站起身,“要认儿子,自己想办法解决!”(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