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章不知相公唤学生来所为何事?_大宋好屠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伯纪,此番回沧州,我想在沧州建立一个讲武学堂。”如今郑智脑袋一刻不得闲,即便是在马上摇头晃脑赶路,也是在盘算着许多事情。

  “这讲武学堂是。。。”李纲当真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词,虽然顾名思义也能懂得这个东西是什么,却是也想不出到底这讲武学堂要讲些什么。

  “自然是讲战阵之事,如今沧州有五万大军,领兵之人参差不齐,便是要集体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大概分为几方面,一是基础训练之法,二是地图作业与行军之法,三是战术制定之法,四是临战指挥之法,五是后勤保障之法。还要建立参谋部,参谋者,参军谋划也。不论是大战略上,还是具体作战的战术上,皆是参谋之事。”郑智大概解释了一下,显然心中也想得极为透彻了,所以此时才说出来。

  李纲听言,内心极为震动,开口说道:“相公,古往今来,唯有相公能把战阵之事归纳得这般简明扼要,此五法,开了战阵理论之先河。”

  中国人对于打仗,其实早已研究得极为透彻,理论也极为详尽。更有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但是这些理论都太过零散,而且还颇为高大上,非要有悟性的读书人才能较为透彻的理解,其实并不利于对各个阶层的军将进行有效教育。郑智所做的便是把这些东西进行简化阐述与系统归纳,让各个阶层的军将都能懂,都有一个具体执行的标准。

  这也是后世对于士兵与军官培训的科学办法。郑智便是要在这个时代对各级军官进行有效的普遍培训教育。

  让战争变得更加可控,军事计划能更好的执行,战术目的能刚好的达成。步兵什么时候该上,骑兵什么时候该冲,一切都在应有的制度里,不论战局之中多么小的一个环节,皆在这种合理的制度之中。

  而非派兵布阵之后,听鼓就冲,鸣金就撤。两军若是实力相当,胜负便有些听天由命的味道了。

  小规模的战役如此倒是没有什么大问题,大规模的战役,麾下几万人马,这种指挥模式,实在太过落后。大胜利往往就是无数个小胜利聚集起来的,郑智便要把那些小胜利的胜率提到最高,自然就提高了大战役的胜率。

  郑智听得李纲夸奖,点点头道:“伯纪,到沧州之后,此事还需你多辛苦一番,选个好地方把这学堂衙门先建立起来。”

  “相公放心就是,只要相公把要求提出来,我便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学堂衙门给你建好。”李纲极为聪慧,便是郑智稍微一解释,李纲心中已然知道这件事情意义重大。

  郑智忽然还想起了一人,开口喊道:“吴用呢?把吴用找过来。”

  牛大打马回头便去寻吴用,寻得良久,终于在队伍后面寻到趴在一辆平板车上的吴用。道路虽然平整,却是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