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4章 社交网络下的地球村_我的投资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比,我36岁才到美国,当时是1984年,我老婆孩子还在国内,就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在美国求学。

  但我根本不怕吃苦!

  我在人道洪流时下过乡,插了八年的队;改革开放后老三届,1981年从浙省农业大学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分配到冰箱厂到厂长……”

  谢青也分享了一下自己的留学生活,他和邓锋是清华同学,也是1990年到的美国,求学期间同样吃了不少的苦。

  邵一波比这群人年轻了足足十岁,但他却同样是1990年到美国留学的,因为他读的是本科。

  他给众人分享道:“我17岁,也就是高二的时候,申请到了哈佛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当时大陆每年只有几个名额,老师和同学都觉得我异想天开……”

  夏景行在一旁听得暗暗点头。

  谁说知识不能改变命运?

  搞科技、金融的大佬就没一个没文化,就连杰克马,人家好歹也读了一个普通本科。

  多益网络的徐波,那种例子基本很难再复制了,而且也是极少数的个例。

  “景行,你呢?”

  听完几位同伴的故事,杨致远同样感触颇多,他看向夏景行,询问道。

  几位企业家也看向夏景行。

  “我是斯坦福半奖,只免除学费,家里倒是支付得起生活费,就在学校健身房打了一、两个月的工。”

  邓锋笑着说:“那家庭条件也很不错了!”

  夏景行点头微笑,不反驳这个观点。

  美国本科学费很贵的,奖学金很难拿到。什么奖学金都没有的留学生,那家里绝对称得上是富裕家庭。

  他虽然免除了学费,但每年上万美元的生活费,也不是一般家庭支撑得起的。

  到了硕士,奖学金相对就好拿一些了。而博士就更厉害了,还能挣点津贴。

  一般判断一个在美留学生的家境好坏,直接看对方年级、年龄就行了。

  年级越低、年龄越小,家庭就越富裕。

  至于在美国读初中、高中的留学生,那家境绝对很好。

  当然了,这也不是绝对的,只是作为一条参考依据。

  一群人聊了一会儿天,邓锋低头看了下手表,会议马上就要进行了,于是出声,督促众人开始进场。

  夏景行跟在几人后面,走进了酒店会议专用的大厅。

  大厅分为台上和台下,台上摆着演讲台,还有电子屏幕,屏幕上打着第三届年会等字样。

  台下则是一排排座椅,座无虚席。

  夏景行看着台下密密麻麻的人头,数了一下,人数不下于一千人,规模不小。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从全美各地赶来的华人创业者、学生,也有小部分的白种人、印度人、黑人。

  此外,还有媒体记者在前排、过道架枪设炮,对准演讲台。

  夏景行跟着几位大佬在第一排坐下。

  他其实谦让了一下,想坐第二排,但邓锋执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