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三章 九州劫难(下)_列国浮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渡楚水入玉河至玉都。至于师父何时会走,我倒是说不准,应是和每次一样,在春夏之交离开。”我爱看中文网

  刘璟又问:“灭玄道长与楚国的达官贵人,可有交情?”

  薛繁笑答:“我师父名气不小,哪国的达官贵人,多多少少都想拜会我师父的。楚国的自然也不例外。比如当今楚王的姨母已在千荡山隐居数年,偶尔去回灵观中问道,与我师父也说过些话。还有,前些年赵王也趁我师父旅居平梁时拜会过我师父,请我师父为他疗伤。”

  “你师父为赵王疗伤后,赵王的旧疾可有好转?”

  “不是我吹嘘,我是听师兄们说的,他们说,若没有我师父,赵王早就驾鹤归西了。正因如此,赵王不仅给了我师父一大笔钱,还送了我们回灵观一大笔钱,足够我们再修八个回灵观了!赵王还说要提一个九州名医榜,自然把我师父列为榜首,但是被我师父回绝了。我师父说,医术相长,不可攀比,从此便也没再搭理过赵王。”

  “你师父可见过楚王?”

  “我听师兄说,自楚幽王继位起,我师父便没去过临江。师父认为楚宫里的权贵不信道法自然,偏信权柄富贵,话不投机,去留无意。所以,我师父应该没有见过当今楚王,也没有见过楚惠王、楚毓王和楚睦王。”

  刘璟见这孩子对他的问题知无不言,心中疑云登时散去。看来这个灭玄道长真的只是个世外高人,并不是谁派来蛊惑宋王,另有所图的。

  临行前,刘璟最后问道:“小先生,依你看,寡人可有什么得罪、冒犯你师父的地方?若是寡人之后再来拜会他老人家,他还会愿意见寡人吗?”

  薛繁站在雪地里,朝他挥了挥手,便径自转身回了茅庐。

  他记得不弃哥哥手稿末尾的几句话:“与人相交,下策在于言无不尽,上策在于知而不言,上上之策,在于引其好奇发问。奇则多往来,问则谈资不止,谈资不止则往来无穷尽。”

  薛繁坐在火盆旁搓着小手,抬头看着已经站在他身前的刘瑢,笑说:“不弃哥哥,真没想到,你还有这个本事!那个傻子宋王今日问我的话,都被你猜了个八九不离十!我只需按照你写的东西说给他听,他便听得极有兴趣,一步都不想走呢!”

  ……

  宋王回到白玉宫时,本想回不梦阁歇息,得知一个宋军将领正守在宁国殿外,便不得不转道去了宁国殿。

  将领风尘仆仆,显然是日夜无休、策马疾行至玉都的。刘璟见状,免他行礼。

  将领急切道:“殿下,军中急报!宜德军营发了瘟疫!瘟疫来势凶猛,军中已有百名兵士染疫!末将没有去过宜德军营,也没有接触过染疫之人,应不会将瘟疫过给殿下。但末将听说,宜德军营药石不足,军中医师也没有治过此疫,末将出发时,那染疫的百余兵士已经死了十个,如此算来,今日应该已经死了百人!”

  刘璟一瞬怔然。“将军可知瘟疫源头何处?难道是楚人带来的?”

  将领道:“军中医师说,这瘟疫大概不是楚人带来的,而且据探报传,楚军之中也有兵士染了疫,只是不知楚军如何医治,也不知楚军病亡多少。

  殿下记得去年夏末,玉河旁支螺江决堤的事吗?洪水过后,螺江之畔有个小村子,全村染疫,好像没有一个人活着离开村子。”

  “自然记得。寡人去年派了太医前去螺江畔的白鹅村,不料太医到时,那白鹅村已经成了乱葬场。太医回禀说是洪涝之后一场凶猛的瘟疫所致,虽然白鹅村惨烈,但亦有功。当时太医断定,瘟疫已在白鹅村消失殆尽,不会肆虐宋国。”

  将领道:“殿下,溯本求源恐怕来不及了,不论宜德军中瘟疫是否与去年白鹅村的瘟疫有关,军中瘟疫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近日唯一的好消息便是——楚军也染了疫。”

  刘璟不暇思索:“寡人速命太医随你去宜德。勿要再管楚人,治疫才是头等事!宋军守不住城池无妨,都给了楚国又如何?将士百姓,不能枉死于天灾!若是瘟疫肆意散播,不免酿成九州劫难!”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