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7.嫁妆_南北杂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安城外这时候正在铺铁轨,为这事,当初这城里城外的也是热闹过一阵。

  不过这热闹过了也就过了,身处这长安城中,时不常就会见识到一些新鲜事物,听得多了见得多了,百姓们渐渐也就都比较淡定了。

  大伙儿现在最关心的问题,还是那传说中的番薯,有人说朝廷明年开春就要给长安城各家各户分红薯苗。

  也有人说没这回事,这头一年的红薯种子要先供给关内河东河北一些容易闹旱灾的地方,他们长安人一时怕是轮不着,只有那些个有门路的家族才能弄一点在自家种种。

  这城里头众说纷纭,说什么的都有,也不知道该信谁的,但大伙儿还都是盼着明年能分到几根红薯苗。

  至于说京城百姓如何能在家里种红薯,这在二十一世纪确实不太可能,但是在公元七世纪这时候,那就很平常了。

  唐初这时候大伙儿居住的这个长安城,早前乃是隋朝所建,那时候叫做大兴城。

  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再加上朝代更迭,长安一带人口亦有损伤,发展到贞观年间,长安城的人口也不算很庞大,然而这座城的地方却足够大,一条大街动辄几十上百米那么宽,一户人家动辄就是几亩地那么大,在自家院里种点蔬菜粮食,那都是寻常事。

  眼下正是贞观年间,距离从前的战乱年代,刚刚才过去二十来年,很多长安人都是在战火之中存活下来的,所以就比较有危机意识。

  既然家里有地方种菜种粮食,那肯定要种上啊,关键时候说不定就成了活命的口粮,还有那些个坊间街道,也是时常被人在路边种上菜蔬作物。

  从前这种情况更严重些,这几年长安城中的大小街道都被铺上了水泥路面,情况相对要好一点。

  听闻那红薯一物,开春的时候在地里插上一株小苗,秋里就能长出一窝,一窝能产一二十斤,一亩地能播种三千株左右,那至少就是三四十担的产量。

  若种粟麦,就算精心侍弄,亩产也不过三四担,若是土地贫瘠灌溉艰难,能产一二担就算是不错,遇着灾年更是颗粒无收。

  与之相比,这红薯一物,简直就是天赐神粮,就连那些黑皮卷发的昆仑人,一时间也在长安城变得很受欢迎起来。

  也有一些士族郎君站出来说,此红薯一物,虽则多产,却到底不如五谷蕴含天地精华,劝百姓还是应该多食五谷,勿以红薯肥甘而过食之。

  百姓也知晓五谷养人,那谷物产量不是低嘛,这几年随着长安城中人口不断增多,粮价亦随之节节攀升,关中产粮已经养不活这么多长安人口,只能从黄河下游的平原地区输送粮食过来,外地运来的粮食,别的不说,光是脚钱都要不少了。

  再说现如今这长安城中的老百姓根本连红薯这物什都还没见过,也不知道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