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8章 错综_逍遥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功德圆满,攒够了足够的资历,朝廷必有回报。跟王爷走这么近,王爷造反怎么办?

  嘁!上下五千年,有过多少个王爷啊,造反的才几人?那得多大的雨点儿,才能砸到你的头上。真要是这样都砸头上了,那就是天意,认了吧!

  东宫的长史,无疑就是被雨点砸中的那个人,而魏王李泰的长史,则是春风得意。

  他所服侍的王爷,是皇帝最宠爱的儿子,而且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了,他所服侍的王爷是最有可能上位的,那么有朝一日他将是什么人?毫无疑问的宰相人选呐!

  所以,魏王府长史这些日子就跟打了鸡血似的。

  魏王这边一召,长史马上就急吼吼地赶来了。

  魏王李泰对他面授机宜一番,这长史连连点头,很快就离开了王府。

  第三天,皇宫收到了一份秘报。

  秘报上用黄色的绫子缠了两道,这意思就是极其秘密,只能由天子亲手阅览。

  密奏制度其实一直就存在。天子高高在上,远离民间,岂能完全信任身边人说的话?

  虽说密奏制度在后世常遭人诟病,其实它是朝廷信息渠道的有力补充,是正常的。在现代社会,领袖的身边人探个亲、休个假什么的再回去时,领袖也会问问他的见闻,以免蒙蔽。

  匿名举报,官方也是一直存在这样的渠道的。只不过,屁股坐在哪儿,就向着哪边说话。他若举报个贪官污吏,就是百姓眼中的斗士。他若举报的不合己意,那就是告密制度不现代、不法制了。

  而且汉武帝、武则天、明朝、清朝这四个阶段,告密制度大行其事,实在是害苦了许多人,尤其是读书人,在其口诛笔侥之下,告密毫无疑问地就有了贬义色彩。

  李世民时期也是有告密制度的,只是没有达至泛滥地步罢了。

  密奏呈至御前,李世民一见是密奏,马上放下正在批阅的奏章,先查了火漆,确认无人打开过,这才取过银刀,亲手将它打开。看罢密奏,李世民脸上毫无表情,送来密奏的大太监微微斜眼瞟了皇帝一眼,也不晓得是谁告密,告的什么,心下虽是好奇,却不敢动问一句。

  李绩沉默半晌,将那密奏就着火烧了,便若无其事地继续批阅起奏章来。

  次日早朝已毕,皇帝随口说了一句:“兵部、户部留下!朕要听听今冬军中寒衣的发放情况。”

  李世民就是个马上皇帝,一向重视军队,这随口一句吩咐,谁也没有多想其他,就连昨日呈上密奏的那个大太监,一时也未联想到今天这个小范围的讨论寒衣发放的举措,和昨天的密奏有什么关系。

  只有魏王李泰,间接打听到这个消息后,一颗心放回了肚子里。

  他马上做出决定,撤回所有密探,免得打草惊蛇,弄巧成拙,接下来的事,该由他的父亲接手了。他相信,父亲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