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043章:万世基业(第一更)_位面旅行指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最终亡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臣体系先是全方位压制了武臣,其后又限制皇权,逼得皇帝只能寻求家奴——太监们来对抗文臣体系,最终导致了大明权力的失衡。

  这种失衡导致了文臣体系完全没有了任何限制,于是大明后期各种朋党之争、各种贪污□□□成为了一种风气。

  尤其当官员和商人们勾结起来之后,整个国家的重担完全压在了农民肩头,最终导致了大明朝的灭亡。因为商税收不上来,文臣体系及有功名的士绅又完全不纳税。

  因此整个国家的财政压力就完全只剩下了田赋这一种,偏偏农业时代的收成靠天说话,所以最后当天灾不断的时候大明也就没有了统治基础。

  事实上大明亡国,不是亡于宦官之祸,也不是亡于游牧民族的军事进攻,而是因为文臣体系的不断吸血,将国家的元气全部消耗干净的必然结果。

  所以大明的皇权虽然被限制了,但是文臣系统的权力却获得了无限制的空间。大明的那种权力构架状态,实际上根本就不正常。后世所谓的大明内阁是民/主典范,或者说什么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都是扯淡。

  即便游牧民族最终不进关,大明也照样会亡国,只不过是亡于另外一支类似当初朱元璋淮北布衣的存在。华夏的历史照样会按照惯性转动下去,新的王朝再次诞生。

  真正想要摆脱华夏千百年来不断改朝换代的重复模式,只有构架某种稳定的权力平衡。

  唐朝亡于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失衡,宋朝亡于文臣全面压制武臣的权力失衡,元朝亡于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的经济体系失衡,明朝亡于文臣彻底一家独大的权力失衡,清朝则亡于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的民族权力失衡。

  总而言之,唐少哲发现权力的构架一旦失衡,最终所导致的必然是整体统治的崩溃。

  为了不让他所亲手打造的大明不要重蹈权力失衡的怪圈,他只好再想方设法为大明建立一整套权力均衡制约的体系。

  现在唐少哲的意图便是想要在朱棣的时代就为今后大明立下规矩,以文臣、武官和皇权三者来构成一个稳定的权力均衡三角,来保障以后大明不要再因为某家独大而出问题。

  想要避免宦官专权出现,就要为皇权留下制衡文臣的措施。否则,作为皇权的延伸,宦官必然会在某个阶段出现在大明的权力体系中来为皇帝对抗文臣。

  听到唐少哲的话,朱棣眼中闪过一丝厉芒,挥手退下所有的宫女太监后,道:“哦,既有此言,国师大人想必已有成算,不知又有何以教我?”

  “呵呵,自陛下靖难之后,天下战事已然逐渐散去,武官们的作用正在减少,而文臣的权力正在逐渐抬头。若是有朝一日,天下武臣完全被文臣压制,不知陛下有何想法?”

  “哦?莫非国师还以为这些儒生之中能出来王莽、曹操不成?未免太过高看他们了!”

  “呵呵,陛下难道以为只有王莽和曹操才能毁去大明江山么?那么又置陈胜、吴广与淮右布衣等辈于何地呢?”唐少哲笑得很有些意味深长。

  烜赫一时的大秦帝国和无敌天下的蒙元帝国,最后的下场到底如何,朱棣再清楚不过。

  朱棣到底不愧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成祖,很快就想到了其中的问题所在。若是后世他的子孙之中有不肖之徒,那么必然不如他这样能够完全掌控朝廷局势。

  说不定会因为文官体系的整体力量太强,而最终只能找到其他手段来制衡文臣。但是武官体系已经被压制下去,那么还剩下的有谁呢?宦官?

  朱棣猛然抬头,他想到了一个极为不好的结果,长出一口气后才缓声道:“请国师不吝赐教,保大明江山社稷安宁。朕,及子孙后代,必定不会有负国师恩德。”

  (特别鸣谢:书友“病剑男”捧场支持,书友“xwinbing”投月票支持!)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