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5总要有人说出来的_大明圣皇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点。

  麻痹,这样的题目改改怎么答?是该抨击呢,还是赞扬,亦或者就事论事?是往正方引导呢,还是往反方引导呢?

  陈贞慧和陈子龙看的十分牙疼,这题目,没法答了。

  隔壁教室的吴伟业也是如此,他整个人都呆傻掉了,十道题目,全都是策论,而且都是非常实际的政务军事经济问题,却没有一个关于人文或者文学性的。

  吴伟业后来和钱谦益、龚鼎孽号称江左三大家,可见其在文章上的造诣,然而,面对不需要文学造诣的策论,他麻爪了。

  能策论怎么写他知道,但围绕这十道题目的策论该怎么写啊???

  和抓狂的吴伟业差不多,不光是知道些内幕的人,那些不知道的举子,几乎都快疯了,他们宁愿回去写十天十夜的八股文,也不愿意写三篇策论。

  尤其是在考题卷的最后,特地注明了一句话,须言之有物!

  言你妹的有物啊,这些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情,岂能是我们一个小小举子所能置喙的?

  那是内阁大佬们要考虑的,不是我们。

  很多人都想将笔一拍,就这么走人,但他们却又不舍得。眼看科举重开遥遥无期,这太学试可是最近唯一能入仕的途径,谁愿意走?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如今朝廷确认,不说地方上,中央几个部门连两个侍郎都配不齐,只要自己入了官场,定能得到重用。

  这么一想,更没人愿意走了,就算再怎么艰苦,在难写,也要坚持下去。

  “写吧!”

  无数人心中闪过这么一个念头,端坐好,研好墨,铺开草纸,开始选题。

  十个题目,只要写三篇就好,自然要选一个自己最擅长,最能发挥的题目来。

  等看完题目,一些人不禁清醒,幸好平时都有阅读《帝国日报》的习惯,报纸上刊登的很多社论,以及见闻,此刻成了他们最好的素材,不至于一点东西都写不出来。

  陈子龙坐在位置上,看着眼前的题目,目光逡巡了一会后,终于选定了第一个。

  论税收的意义。

  这并不是一篇纯粹的时政题目,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东西,和过往的策论命题有些相似。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这玩意很好写。

  税收,再怎么绕都绕不过商税,同时,还有现下的士绅一体纳粮制度,这个制度只是刚刚施行,虽大的地方当然是北直隶,而南方,仅有一个常州府。

  这个制度,无数人都是抵制的,他们这些举人,就是其中最大阻碍者。

  写这个题目,自己到底该怎么写?

  吴伟业看到这个题目,摇了摇头,移开了目光。陈贞慧也看到了这个题目,想了想,这题目也很不好写,他本身理论功底并不强,还是不要砰这种题目好了。

  有个进入都察院的老爹,他对朝政比较熟悉,那些具体时政的题目,比较适合他。

  唯独陈子龙,目光复杂的看着这个题目,脑海中闪过自己这两年来的经历,自己的所作所为,自己的所见所闻,最终,化为一道坚毅的目光。

  有些事情,总要有人说出来的。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