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五章:再次出兵的可能性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藤甲的数量该有二十三万三千具,皮甲是两万两千件,重甲却只有可怜的两千五百具。一般是出战的士卒才会有配置,留在江陵的战兵根本就还没有分配。

  藤甲的制作有几个流程,编制藤甲是最简单的工序,老幼和妇女就能将这个活干的很好,麻烦的是煮练和等待干燥。编制一套藤甲所需的时间是五天,煮练和等待干燥因为有新的烘干技术则只需要半个月左右,在官府的指派分工下,十数万人每二十天就能造出大约八万件左右的藤甲。囤积到二十万具藤甲的时候,吕哲觉得数量已经足够,才下令停止编制藤甲改为编制滕盾。命令传达到各县时又多出了三万具,因此最终定格在二十三万具藤甲的数字。

  皮甲的用时反则长一些,毕竟需要处理皮毛和裁剪缝制,皮甲的工序也要比藤甲多出许多,因此南郡内的三十余万老幼和妇女忙活了将近三个月也才制作出两万三千件罢了。

  重甲的技术含量和制作工序比之皮甲、藤甲的要高非常多,这已经不是有人就能造出来的时候了,南郡境内的各个“越城”要承担很繁重的兵器制造,只能抽出少部分的人手来制作重甲,因此这种防具的数量是最少的。

  完全地为军队配置甲具和兵器还需要一段时间,目前列装的数量只有十三万,这也是南郡每次出动军队总是控制在五万以下的原因。

  说起来可能比较简单,可是其中的统筹和分配却没有那么简单,那是吕哲用南郡本来就有的官府进行协调,充分动用和分配人力做出来的事情。

  南郡现在除了没有类似咸阳的三公九卿等行政部门,在某些方向来说俨然已经成了一个“国家”,而国家一旦想要专心做什么事情,那个效率是相当之快速和恐怖的。

  说到行政部门,吕哲一直没有设立相应的部门,会这样是没有相应“大义”,不过各个方面倒是有相应的人手在专门负责,所缺的就是一个“名分”。不过,两套行政体系的框架已经逐步的建立起来。

  战争方面,季布、义兼、徐志、武梁、苏烈、梅鋗、赵显、雕定是领兵的将领。

  内政方面,共尉、昆川、娩杓、燕彼、郑君、郑浩为主导,各县旧有的官府和一些新近提拔的才俊为辅助。

  哦,两个郑氏的人就是夷陵之乱中的那个郑氏,他们后面在江陵之战中臣服,郑君是郑氏的族长,郑浩则是其嫡子。

  吕哲作为南郡之主注定是操作人,他也已经适应这样的角色。

  十九万大军中的战兵,能够分批出战的部队需要严格的进行控制,吕哲做的安排是第一批两万战兵和三万辅兵进入黔中郡,派出相应的将领再将五万的部队进行分批,而后先行扫除临沅附近深山老林里那些不臣服的百越部落。

  骆摇是越人,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