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二十二章:议九江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交谈。

  文官体系在场的不止有蒯通,后面过来点算缴获物资的萧何也在场。其实现在在吕哲麾下算是文官的人并不多,也就燕彼、蒯通、萧何、娩杓,另外就是那些各县的县令、县长,如县城。吕哲治下没有郡守,监御史、郡丞、卒史、主簿、牧师令等就更别提了。另外,县令、县长以下的县丞、功曹、令史、狱掾、文无害、厩驺、仓吏等等。这些则是完全不入流了。

  吕哲是以兵起家,武将众多而文官缺乏是每个聚兵起家势力的通病。其实在识字的人不多的年代,一方势力中战将多而文士少并不怎么让人觉得稀奇。

  “许下的承诺自是该履行。”吕哲定下了一个调子,“不过怎么来部署却是还需要多多筹划。”

  怎么可能让舒氏在九江郡一家独大呢?哪怕舒氏一直表现得恭顺。现在的舒氏恭顺不代表以后会继续恭顺下去。该有的制衡还是提早布置下来,免得日后给自己找没趣。

  “军政分离吧,看舒氏是愿意掌军还是愿意管民。”吕哲在接下来也不会再任命军民共管的一郡都督之类的人物了。

  听到那句话,共尉原本低下的头抬起来。他看着面无表情的吕哲,心里忍不住一阵悸动。

  “舒氏恐怕不会弃掉兵权,军政分离的话。居巢、舒县、建阳本为舒道的起家之地,还是会在舒氏的掌控之下。”蒯通就差没明白说吕哲麾下文官缺乏,想要军政分离需要太多文官,而且是那种能力不俗的文官,不是谁都能上任后消除宗族影响,最后还是无法真正掌握民政。

  吕哲当然知道麾下文官缺乏,这也是他接下来该处理的要务。

  真正做到宗族对民间的影响哪怕是到了天朝时期都没有办到,现在是什么年岁,又怎么可能做到?吕哲要的只是一个“名与分”,定下规矩,在日后想要针对谁时能有个现成的借口。

  对于文官的增多现在没有什么太好的方法,现在读书人可不是拥有纸张后知识易于传播的那么多,想要弄什么科考制度纯属是做梦。在识字率不高的年代,想要吸引识字的读书人方法不多,要么是学曾经的大秦无限提高读书人的地位,要么是学曾经的齐国办什么学宫。

  很可惜,吕哲这里似乎没有吸引读书人的条件,若说地位吕哲自己不过才彻候官职为征南将军,比起那些王室一点优势都没有,给不了读书人崇高的地位。学宫嘛……吕哲手下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文豪吗?也就是某某什么子,亦是可以“称子”的人物,如孔子、孟子等等的宗师人物。没有宗师级别的人坐镇,办学宫估计该被天下人笑死。

  其实啊,吕哲对现下士子的才能也是心里有些没底,觉得大多是只会空谈的废物。

  显然吕哲是将现在的士子都当成如宋、明……还有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