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零五章:绕不过的坎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当多的新工具,可是南郡经过两年的建设连基础设施也只是完成大概十分之三的进度,真正要做到水利覆盖和道路畅通,没有一二十年纯属是做梦。

  当然,所谓的“十分之三”是按照吕哲的标准,若是按照现在人的眼光看来,南郡已经是得到大治。

  “本地土著”的大治是怎么来理解呢?他们所谓的大治是民生安定。没有出现饿死人的状况,黔首对官府的统治持满意和支持态度。

  历朝历代所谓的大治还真的就是保证不饿死人,老百姓能生活安定,并且对官府感到满意和支持。那就没有更好的词来形容了。不对……儒家把这种情况称呼为三皇五帝之治。

  吕哲的标准又是什么?大概就是耕田的水利设施全面覆盖,县与县至少有一条国家标准的公路,县与乡、乡与里、里与亭也要有次一级的道路,同时各县的缴税(含粮)也该达到一定的水平(既商业水平)。

  很明显。吕哲是用“现代眼光”来鸟瞰自己的疆土,要真的是达到他所期盼的水平,他本人至少要活上一百五十年。乃至于像谁讴歌“我大清”的康麻子那样“向天再借五百年”,期间国家也没有遭遇动荡,同时开发也没有被中断,这才有可能形成那样的建设。

  吕哲能活多久没个谱,在他有生之年先不谈能否做到一统华夏,哪怕是将南方的土地形成实质上稳固的占领那也算是“千古伟人”之一了。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想要开发或者创造什么就绝对离不开人,第二天朝会的议题也是围绕着该怎么增加人口而展开。

  想要增添人口除了扩张地盘将原本不属于自己治下的人口变成自己的之外,那只能从鼓励多生育入手。

  用行政奖励来鼓励生育说起来挺简单的,可是有着太多的东西需要进行详细的考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年代,其实到了夜间两夫妻除了“造人运动”压根就没什么好做的,按照道理来说人口的增涨根本不需要使用行政手段。

  然而,现在不是有什么抵触多生育的想法,也不是官府限制谁谁谁只能生一胎,是受于生产力低下没有足够的粮食,或者是卫生保健落后,导致婴儿容易夭折所困扰。

  吕哲想要鼓励多生育的前提有许多,首先就是保证治下老百姓家中有粮食,其二就是从卫生保健来入手,没有这两个首要前提什么都别想。

  粮食的保证又关乎到田亩的多寡,既是一家一户有没有足够的田地来耕种。或者能不能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使得一家一户有足够维持家用乃至于富余的经济来源。

  想要使粮食产量提升十分依赖于水利系统的灌溉建设,想要使得每家每户都有工作岗位也要看商业是否发达。

  只有商业发达了才会有林立的作坊(工厂),有了足够的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