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六百八十六章:余音(七)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们中原人不懂,汉国人的军队与我们草原人差不多。”胥纰逼落的意思是骑兵的高速机动性让封锁并不需要用到太多的兵力,只需要安排人盯梢发现动静再招呼骑兵过来,利用速度进行拦截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一伙人结伴到了韩广的所在,进去后谁也没有客气,祁连服匿更是一见到韩广就啷啷地让韩广解释解释。那些东胡人预示到情况会十分的糟糕,急切地想了解汉军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

  什么样的军队?韩广是愣了半天才听懂祁连服匿是说什么,他沉默了一小会,说道:“也好,在大战之前了解一下也能该怎么应付。”

  了解一支军队就要先从编制说起,而汉军的编制真真实实是与现在所有势力都不同……

  说实话,吕哲十分明白现代的军事制度,例如什么三三制……既是十一人(含班长)一班、三班一排、三排一连……这种军事编制压根就不适合冷兵器作战……好吧,其实哪怕是在排排站枪毙时代都不适合,那是到了后装枪普及。战争常态也改变到散兵阵列,类似的时代才符合的编制。

  在冷兵器时代,人员的配置在基础单位,也就是伍、什这一单位上无需太过纠结,但是到了什以上就有点讲究了,在华夏体系中都是以五人为一伍、十人为一什为基准,到了下一级军事单位的话绝对会是超过五十人以上的单位,例如秦时期的五十人屯单位,到了两汉时期的五十人队单位。仔细观看军事变革只要是华夏本土体系的整体在军事单位上名称可能会有变化,但是五十人为一个中下编制单位绝对是不变的。

  秦时期的屯以后就是“百”这个军事单位级别,然后是五百人为一“将”设立五百主,在之后就是两个“将”成为一个“二百五”。二百五可不是骂人的话。其实就是一个千人的军事单位。

  在军事变革上,历史上的汉是承接“秦制”,也就是不但继承了来自赵氏赢姓秦国的三公九卿,还继承了来自秦国的军事编制。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改变,首先改变的就是取消“屯”改为“队”的五十人军事单位,然后又取消了“百”这个一百人单位将“屯”扩编成为二百五十人的军事单位。在“屯”之后也没有五百人的军事单位,直接就是跳到“曲”这个千人队,然后就是“部”这个五千人规模的军事单位。

  一切复杂的演变都是出自于实际的需要,因为将军们发现秦军制其实是不适用于当时的需要,比如“队”之后作为“屯”的编制又显得士卒数量有些不足,结果又衍生出一种“别部司马”的副官性质,他是一种可以随机应变率领千人以下的武职,具有灵活性的同时在汉军制度中其实就是一种制衡军侯而存在的武职。

  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单位编制说白了就是一定要简单,一切只因为一旦某支部队进入参战状态到了战场,士卒的消耗绝对远要比想象中来得迅速,极为可能一个千人队投入某个战场,一次参战之后该千人队等打完只剩下那么几个人,所以伍与什压根就是一种便于增补的军事单位。

  吕哲目前对军队的改编其余也是趋于像历史上两汉的需要,一旦进入战争状态的军队极为容易被摧垮固有编制,因此怎么设立一套便于增补的军事制度就很重要了,但绝对不会是什么现代的“三三制”,走的路线不怕丢人的来说……是以西汉对草原作战的那一套。(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dd微信公众号!)(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