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百二十七章:漠南 十三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知识份子为了发扬自己的学科去打嘴仗,而是在学术领域上和对社会贡献上能够做到知识有其用处。

  汉国除了有设立军事学院之外,对于其它知识的传承也极为重视。在南岭的太学是一所文官进修学院。基本上不向民间开放。除了太学之外,南岭还有一座提供给百家教导学生的学府,里面所教导的东西很多很杂,生源的来源也基本上是以二三十岁、甚至是四十以上的人居多。而在提供给成年学习的学府之外,纸张成本下降后。吕哲也在致力于民间的学堂开办,不过被限制于教师的缺乏,学堂的建设速度十分缓慢,也只有在有足够的教师资源之后才能发力。

  只是教导人识字不需要太高深的学问,按本宣科也完全没有问题,吕哲的直接干预下。现在有的是大量人手在努力着学好该怎么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学堂只是教人怎么识字,学生也基本是幼童,吕哲当然也会把那一套拼音搞出来,有拼音的出现就能够来保证发音的规范性和标准性。现在能够读书的孩子是读着拼音讲着天朝普通话长大,普通话也被吕哲定为官话。而所谓的官话不就是“国语”,既是所谓的国家标准性发音嘛。

  始皇帝想做的是文同书,吕哲不但要文同书还要音标准,要不是他没办法将简体字完完全全的复制出来,想要拿小篆一个字一个字的对比着写简体字压根就没有那个时间,不然繁体字估计也要消失在历史长河,不会只是被换成官方认定的隶书字体。

  吕哲接下来在教育上要做的事情还有非常多,例如搞出现代的职业院校什么的。专门来教人有一技之长,要是让他那么干,想听到类似于“挖掘技术学校哪家强。天朝山东找x翔”的口号,估计几十年内就能听到。

  不得不重视工业,而想要有工业就需要极端性质的学科倾向,所以现在很多学派是痛苦并着快乐。例如墨家很开心得到来自吕哲的关注,可是吕哲只要墨家中的工匠技术,不要什么兼爱非攻之类的理念;又像是术(士)家。吕哲要他们的化学知识,但是绝对不相信炼丹长生不老的那一套。

  穿越人士的优势在哪?很多人说是了解历史的走向。要是想身为人臣可以没有错误地抱对大腿,想要起兵造反也能根据历史的走向来避免错误。对于吕哲来说。历史从夷陵之乱之后就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完全就不具备什么可参照性。他的扩张脚步没有从熟悉历史上面占到过什么优势,但是熟悉历史也不全然只能到造反立国上面,用来奠基华夏文明的工业发展走向不是更好吗?

  凡此种种,也许在吕哲有生之年的努力下,华夏族群的文明能够成为一个朝着工业和农耕并重的方向走去,不会产生将科技进步视为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