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百五十七章:出发点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俘虏就在被排斥的范围之内。

  王贲和徐岩投奔之后的原秦军没有受到太多的排斥是为什么?一方面是吕哲所坚持,更多的是秦人确实是当下最为优秀的兵源。相比起秦地人的耐战善战,齐地人、燕地人,乃至于是赵地人、楚地人、韩地人、魏地人,他们与秦地人相比起来真的是有太多的不足。而那些所谓的不足很多不是来自于体格,是显示在精神上面。说白了吧。商鞅变法之后的秦人已经习惯于服从,长久以来培养的好战也还存在,除了秦人之外的列国人却是都自由散漫惯了,相同不利的作战环境下秦人的忍耐力比之列国人高的不是一点半点。

  分封制度下的国家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国家并不是君王一个人的国家,既不是“一家天下”,像是君王其下的分臣领主,国家亦有他们的一份,因此司马欣完全有那个资格拜托吕哲为了国家做一些事情。

  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派别,很多时候是以区域形成一个又一个派别。当然也存在因为利益而形成不同的派别。汉国目前的派别不是那么明显,初步显露出来的是“从龙派”和“后来派”。

  从龙派说的是那批自夷陵跟随吕哲起于微末的那批人,代表人物是共尉、徐志、卫翰、燕彼等人;后来派是,周文、桓楚、吴芮等等那些吕哲从南郡向外面进行扩张才归入帐下的人,司马欣和蒯通其实也算是后来派。

  从夷陵就追随吕哲的那批人,目前汉军十五个军团之中,徐志是第一骑兵军团的中郎将军团长,何怿是第二混编军团的中郎将军团长,卫翰是第五骑兵军团的中郎将军团长。共尉是第七混编军团的中郎将军团长,其余各军团很多军团长并不是从龙派,但是其副手或是建制下的精锐序列军官必定是出身于从龙派。

  随着吞并楚国和对包括秦国在内的列国进行合并,出身于原来战国的将领必定是越来越多。既定下的中郎将军团长名额中,吕哲所采取的是择优之中又平均分配模式,其目的再简单不过了,无非就是不让任何一个山头独大罢了。

  汉军的制度很多看似与当下的军队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吕哲加入了典校系统(政委),也进行了军饷制度的变革,使军队成为某名将军的私军几率降到最低。同时。包括军团长在内的军官都会进行不定期的调任,乃至于是军队序列也会随机地变更,一切还是基于“铁打营盘,流水的兵”为出发点。

  在一系列的制约和平衡下,前提也是吕哲没有独占所有的利益,更是吕哲不会昏了头脑干出天怒人怨的事情,汉军在某个将领的带领下发生反叛的概率几乎是被降到最低,这也是吕哲为什么在急速扩张下中原没有平稳下来之前,敢于让国家大半武力远离本土的原因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