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八百八十四章:豺狼虎豹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腊语其中一种。

  印度梵语虽然也是一种广被运用的语言,可是因为印度的影响力在中亚远不如波斯语和希腊语,只在阿拉科西亚、克什米尔、帕勒帕迈赛斯、呾叉始罗等几个靠近印度的这些国家这边稍微有些影响力,因此印度梵语倒是可学可不学。

  乌孙人有一部分人也身在殿中,他们是后一批使节团的正使乌墨图,上一批使节团的舍阿。乌孙王的侄子猎师靡。他们被安排的地方并不显眼,中亚各国的那些人进殿之后似乎并没有发现,以至于中亚的几个使臣直接是当着“当事人”的面直接表达出向东的野心,还提出与帝国瓜分西域的建议。

  当帕提亚使节塔普拉提再一次提出瓜分意愿的时候。乌孙人又再一次神情紧张地看向位处台阶上的帝国统治者,不过那边的光线相对比较暗,压根就只能看到一个端正屈膝跪坐的身影,无法看清脸庞,自然是无法察言观色。

  乌孙人有紧张的理由。他们与帝国非亲非故,实际上也是刚刚接触不到两年的时间,帝国没有保护乌孙的天然责任,那么真的与任何一个国家瓜分乌孙也不是不可能发生?他们近年来一直在致力能够与帝国建立交情,为此不惜在本身需要战马的前提下贩售良马给予帝国,一切都是在尽力展现自己的诚意。

  若说此前乌孙人希望得到帝国的友谊是处于帝国展现出来的强大,那么发生了漠北和漠南的诸多势力进军乌孙,那种寻求帝国友情的心理也就越加显得迫切。

  乌孙在西域算得上是大国和强国,但是大国和强国也仅是在西域那种地方才算得上数。

  西域是个什么样的旮旯地方?那里只要有一城就能号称国王,实际上一城的国王不过是一个城主。拥有三座城市以上的王国就敢号称强大。结果呢?一些被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等等国家灭国侵占土地的逃亡人向东迁移,那些在帕提亚等中亚各国铁骑下颤栗的逃亡人一到,几乎是一瞬间就冲垮了几个“强国”精心设立的防线,有那么些“强国”稍微抵抗就直接亡国。

  从西向东逃亡的部族实在是太多了,那些部族有大有小,多多少少也保留着一些武力,西域那些国家拥有的军队要是有个上万就算是多,他们发现无法力阻后面干脆就开放国境线,虽然是避免了因为武力对抗下的直接亡国,可是还是有相当多的“国家”直接被挤垮了。是“挤”垮。不是击垮,可以想象西域的那些国家有多脆弱。

  乌孙在西域能够称得上是霸主级的势力,他们要是倾尽全力至少能够集结出十来万的兵力,恰恰因为乌孙算是强大。因此他们位处西域东北方向也算是为西域各国做到了遮风挡雨的作用,挡住了包括匈奴、丁零、呼揭等等几个草原族群向西域扩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