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九百零一章:箭在弦上_大秦之帝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然就是没有从天然上或血脉上亲近的贴心人能够起到帮助作用,一些事情上经常会心有忌惮,深怕让某人坐大之后会影响到己身的地位,甚至是被篡位背叛。

  吕哲一路奋斗过来,他的成功存在偶然好运气。然而,更多的是他懂得在利益上进行取舍,也明白御下的平衡手段。各家学派也一直在致力于平衡,可是显然效果并不好。

  事实上吕哲没有走上绝对的中央集权制度还要感谢他没有太多的亲族,要是他有众多的亲族,家族成员必然会极力地插手国政。国家的权力也会相对集中到家族之中。

  正是因为吕哲没有庞大的家族,想要在新生的帝国里上位有更多的机会,竞争上也相对公平一些,今次得以封爵的每个人做了什么都是有目共睹,他们真的无法忍受在自己即将封爵的时候有人出来捣乱。

  “呵呵呵。折腾死了那么多的诸侯国,要是帝国让儒家抬头才是祸事!”

  “就是!一帮只会动嘴皮子没有什么实际动手能力的家伙,他们的开祖师没有干成的事情,又想再来重复一次!”

  “不能这么说吧?只是一些人脑子犯浑了,还是有理智的一些人存在。”

  “不管怎么样,要是那些混账搅乱了今天的仪式,老子就和他们没完!”

  黑历史嘛,谁没有一些?只是一定的时期总会有那么一个特别被针对的学派,遇到了什么事情的时候就会被掀开黑历史。

  春秋时期的鲁国并不是什么大国,早期是追随晋国。依靠晋国保护的二三流诸侯国,若是没有晋国的保护早就该被齐国所灭。事实也证明缺少了晋国的保护鲁国很快被灭,仅是在三家分晋之后的不久就被齐国所消灭了。

  鲁国之中有三恒,三恒皆是出自鲁国国君一脉,可是到了在鲁哀公姬将这一代王室已经势微,鲁国的国局是三恒势大的局面。

  孔子的上台是伴随着鲁国国君姬将要打压三恒的需要,他上台一开始还没有针对三恒,仅仅是想要将国家治理成一个人人懂礼、知礼、以礼行事的礼仪之邦,哪怕是有触及三恒的利益,也是很小。

  孔子有没有将鲁国治理成一个礼仪之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鲁国国君扶持他上台是为了从三恒那里夺回一些属于国君的权力,若是孔子不打压三恒鲁国国君姬将也就没有扶持的必要。

  孔子在鲁国的执政过程算不得是一次变法,要说也是一次改革,想要将鲁国治理成一个理想乡。属于儒家学派追求的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之国。先不谈世界上有没有理想之国,一个人人懂礼、知礼、以礼行事的国家其实看得不是本国需要,是要时代能不能让这么一个国家存在。

  后来孔子可能是受于姬将的压力,也可能是自身认为“一国之中,臣不可强于君,否则国将

  请收藏:https://m.ykxs9.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